在人類數千年的戰爭史上,相繼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偉大的軍事領導人物,他們在各自的戰爭曆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中有的深謀遠慮、足智多謀;有的驕縱蠻橫、專製霸道;有的臨危受命、不辱使命;有的置自己生死於度外,保衛國家。在一次又一次紛亂的戰爭中,這些軍事天才們嶄露頭角,將其卓越的軍事指揮、作戰才能一一展現出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被後代傳為佳話。這些在戰爭中成名的軍事將領,用事實告訴我們戰爭不隻是赤裸裸的血肉相拚和各種武器的競賽,它更是一種智慧與才幹的激烈較量。
戰國英雄——孫臏
孫臏原名孫伯靈,是孫武的後裔,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年輕時曾向鬼穀子學習過兵法,一同學習的還有龐涓。學習過程中,其優秀的才華被龐涓所嫉妒,其後遭到龐涓迫害,被處以臏刑,孫臏一名也由此得來。隨後,具有卓越才能的孫臏受到齊國重用,率領齊軍多次打敗龐涓的魏軍。孫臏在軍事理論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其和弟子所著的《孫臏兵法》是軍事理論上的一大成就,推動了軍事理論的發展。
早期經曆的坎坷
出生於戰國時期的孫臏,很小的時候便看到了戰火紛亂的場麵,目睹了人們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於是,他立誌長大之後要投身於戎馬生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人民創造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環境。後來孫臏和魏國的龐涓一起拜鬼穀子為師,向其學習兵法。
龐涓學成之後在魏國當上了將軍,因為學識不如孫臏,他很害怕孫臏的名聲會超過自己,而取代自己的位置。於是,龐涓使用奸計派人把孫臏騙到魏國,對孫臏進行栽贓陷害,害得孫臏被處以臏刑並被軟禁起來。後來孫臏被齊國使臣救到齊國,經齊國大將田忌的引薦,受到齊威王啟用,任以將軍一職。
孫臏的軍事戰爭觀
孫臏在軍事方麵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想。他在《威王問》中闡述了“戰爭是政治鬥爭工具”的戰爭觀。他指出戰爭是先王傳布“道”,即政治的工具,用戰爭的手段可以為社會創造和平的生活環境。
他還指出經濟是戰爭的基礎,隻要有充足的物質準備,小城照樣能鞏固堅守。同時,孫臏還提出了因勢而利導之的作戰原則。發展了孫武“任勢”的軍事理論。
另外,孫臏還提出了人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中國的人文思想源於春秋,戰國時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潮,在人不被重視的專製時代,孫臏能指出人在戰爭中的重要性,無疑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其次,孫臏在軍事學上的另一重要貢獻,就是豐富和發展了春秋以來的陣法。他還在一係列戰略戰術上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指導原則等。
孫臏的這些思想是戰國時期戰爭實踐的理論總結,繼承了前輩軍事家曆來的優秀成果,又對這些偉大的成果進行了發揮創造,在我國的軍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後期的揚名與歸隱
公元前353年,在桂陵一戰中,孫臏采取“圍魏救趙”的戰略,與田忌一起指揮齊軍大敗魏軍,取得勝利。11年後,齊威王采用孫臏的建議,與魏國再度進行交戰,兩國都打到疲憊的時候,派出田忌和孫臏前去救援。
因對魏國作戰熟悉,於是這次孫臏又采用“圍魏救趙”的戰略,最終,獲得全勝,解了韓國之危。之後孫臏又采用逐日減灶之計引誘敵人深入,在馬陵大敗龐涓率領的魏軍。
然而,馬陵之戰後,田忌卻遭到權貴陷害,便隻好與孫臏一起流亡楚國。之後,孫臏在楚國辭官隱退,歸隱後潛心於軍事理論的研究。
西楚霸王——項羽
古往今來,說起項羽,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項羽,是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項羽帶領江東子弟起兵反秦,秦滅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勇武古今無雙,古人對此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高度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曆來專指項羽。
少年出英雄
項羽出身於軍事世家,祖輩世代為楚將。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大破楚軍,殺死名將項燕,一舉踏平楚國。隨後,項氏家族逐漸衰落。項羽追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由其叔父撫養長大。
項羽年少時,叔父項梁曾教他讀書,但項羽不愛學習,學了沒多久就厭倦了。之後項梁又教他武藝,但又沒過多久就不學了。雖然不喜學文學武,但年輕時的項羽誌向卻極其遠大。
公元前210年,在秦始皇巡遊途中,項羽隨叔父在人群中觀看。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項羽便對項梁說:“叔父,我可以取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