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麥克阿瑟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45年4月,麥克阿瑟受命指揮太平洋地區所有美國陸軍部隊的作戰行動。1945年月8月12日,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總司令,負責對日軍事占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日本人視為“太上皇”。
1952年6月25日,美國國會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破例通過一個決議,批準為他專門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上麵刻有他的肖像和這些稱呼: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者。
麥克阿瑟是美國獎章獲得最多的一位軍官,也是唯一一個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美國將軍。
跳島戰術,也作蛙跳戰術,一般認為由麥克阿瑟發明,但實際上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以及其參謀長布朗寧亦擁有至少一半的發明權。所謂跳島戰術,即是不采取逐一收複各島的戰法,而是收複一個島嶼後,跳過下一個島嶼,而攻占下下一個島嶼,特別是跳過防守比較堅固的日軍島嶼,透過跳島占領,以海空封鎖的方式來孤立日軍占領的島嶼,迫使其最後不得不屈服,如此大幅提升收複的進度與成效。
血膽將軍——巴頓
喬治·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巴頓作戰勇猛頑強,戰略上重視坦克作用,強調快速進攻,有“熱血鐵膽”、“血膽老將”之稱。巴頓不僅是將軍也是文人,是一個極具有政治、軍事、哲學頭腦的人,更是一個極具個性和血性的人。這一切都使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顆耀眼的軍事明星。
家世背景
巴頓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他的父親喬治·史密斯·巴頓是一名地方檢察官,曾擔任加利福尼亞州聖馬力諾的首任市長,生活比較富裕。巴頓的外公威爾遜是位大地主,同時也是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葡萄酒和白蘭地酒製造商。
巴頓父親的一位朋友約翰·史格頓·莫斯比是美利堅聯盟國中的騎兵英雄及遊擊戰領導人,經常給巴頓講述南北戰爭中的英雄事跡。巴頓崇拜聯盟國將領傑克遜將軍,巴頓家族的多位成員都曾在傑克遜麾下任職。這些人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充滿自信、戰績赫赫,成為巴頓效法的楷模。
軍事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巴頓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因此獲得“美國第一坦克兵”的美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參戰之後,巴頓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同年8月率部渡大西洋登陸北非,占領法屬摩洛哥。同年11月受命擔任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
1943年,巴頓帶領美軍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率領的英國軍隊肅清了北非德軍,之後任美第2軍軍長,並晉升為中將、第一軍團司令。同年夏天,巴頓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裏島登陸戰役。第二年,巴頓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並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底登陸,他率部投入戰鬥,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之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
阿登戰役中,巴頓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占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頓擢升四星上將,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1945年12月9日,巴頓於打獵途中遭遇車禍受傷,12月21日,一代戰神歿於德國海德堡。
能文能武
巴頓將軍在軍事領域的戰術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慮的結晶,“巴頓劍”的成功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美國是一個善於使斧的國家,早期的騎兵更習慣揮舞馬刀砍殺。訓練時,騎兵們乘坐在馬背上,像使用球棒一樣瘋狂地舞動手裏的騎兵彎刀。年輕的巴頓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並有了一些創造性的想法。
那時的巴頓曾經在第5屆奧運會獲得過擊劍的第3名,號稱“軍中第一擊劍高手”。在參加完奧運會後,巴頓到法國索米爾軍事學校學習擊劍課。在那裏,他發現法國騎兵使用馬刀的方法遠遠超過美國騎兵,原因很簡單:法國人是用刀尖去刺殺,而美國人則是用刀刃去砍殺。與砍殺相比,刺殺能更快地接近敵人,作戰效率更高。
懷揣改進騎兵軍刀的想法,巴頓主動申請調到了弗吉尼亞的邁爾堡。這是一個騎兵駐地,血氣方剛的巴頓決定大幹一番,改進騎兵軍刀就成了他第一塊“敲門磚”。
巴頓把“以法國式的直劍取代美軍盛行的彎刀”的想法明白無誤地寫在文章裏,把文章投到了頗有影響力的《陸海軍雜誌》。果然,1913年1月11日,《陸海軍雜誌》刊登了巴頓的文章,並立即引起軍界的關注。
幾個月後,陸軍參謀長伍德將軍命令按照巴頓設計的樣式和規格,打造兩萬把新軍刀。這種新型騎兵軍刀是直線型設計,刀長940毫米,刀身的寬度為257毫米,刀刃非常長,是一種理想的擊刺武器,能夠完美地用於刺殺。巴頓的鑽研和思考結出了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