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大戰給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擊,德軍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了,他們一步步後退,開始走下坡路。蘇聯紅軍則開始大反攻,陸續收複了失地,並攻入德國本土。斯大林格勒大戰的勝利,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轉折。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
為了紀念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1945年,這座城市被命名為“英雄城”。60年代,蘇聯在城外的山丘馬耶夫崗,豎起了高達52米的“俄羅斯母親紀念碑”。塑像中就包括當時戰鬥時被炸毀的廢墟。大穀物倉庫和巴甫洛夫大樓等見證了非常激烈的戰鬥的場所,至今仍接待後人的參觀。
對馬海戰——海上的大拚殺
對馬海戰是日俄戰爭期間,日、俄兩國艦隊在對馬海峽附近海域進行的海上決戰。戰役以日本艦隊全勝,徹底摧毀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而告終。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一場海戰。日本聯合艦隊使用丁字戰法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使俄國海軍自此一蹶不振。
一場大拚殺的背後
在對馬海戰前的1904年8月,俄軍太平洋艦隊受到了日本艦隊的重創並被圍困於旅順港。接到命令的俄國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上將,率領由波羅的海艦隊拚湊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遠東作戰。該艦隊原先得到的命令是馳援旅順港,解除日軍的封鎖。但是在他們到達馬達加斯加時,就已得到了旅順失守的消息,於是不得不改投俄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俄國艦隊向遠東航行的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在東鄉平八郎的督促下,頻繁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戰爭打響前,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就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俄軍由於是新服役戰艦,官兵素質低下,士氣比較低落,加之又經過曆時8個月的漫長航行,使得整個艦隊的作戰能力嚴重下降。
1905年5月20日東鄉下令,全艦隊進入戰位,等待著俄國艦隊的到來。5月25日,俄國艦隊從台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
以少勝多的大拚殺
1905年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偵察船“信濃丸”發回在九州西部海域發現俄國艦隊的電報,在朝鮮半島馬山附近的鎮海灣內,待命中的日本聯合艦隊得到全體出港的命令。中午日本聯合艦隊第三分艦隊在衝之島附近與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接近,下午戰爭打響。
日艦集中炮火猛擊俄軍艦隊,俄軍遭到重創,指揮官員受重傷,許多艦隊中彈沉沒,整個艦隊亂作一團。接下來幾個小時,日軍主力軍艦撤出戰鬥,轉向另一截擊線附近海域。
28日上午,日軍艦隊主力再次在鬱陵島附近海域攻擊已受重創的俄國艦隊殘部,俄軍受到沉重的打擊。至11時,接替羅傑斯特文斯基指揮的俄分艦隊司令看到突圍無望,被迫舉白旗投降。一場激烈的海上大拚殺宣告結束。
影響深遠的戰役
對馬海峽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日本僅以損失3艘魚雷艇的籌碼使得俄國艦隊19艘軍艦沉入海底,5艘軍艦被俘,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奪取了遠東地區的製海權。
對馬海峽海戰的結果充分證明了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的海權學說,證明了戰列艦在海戰中無可替代的霸主地位,並且深刻影響了海軍技術的發展。
對馬海戰其影響力不僅局限在軍事方麵,還直接左右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場海戰使得曾經處於世界前列的俄國海軍淪為三流海軍,海戰的失敗動搖了俄國沙皇的統治。日本通過此戰,為《樸次茅斯和約》的簽訂鋪平了道路,從此進入了世界海軍強國的行列,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
《樸次茅斯和約》是日俄雙方代表1905年9月5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樸次茅斯海軍基地簽訂的和約,宣告了日俄戰爭的結束。經過十次會議,在美國等國的撮合下,日俄雙方於1905年9月5日,在《樸次茅斯條約》上簽字。俄國全權代表為謝爾蓋·維特伯爵,日本全權代表為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