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著名軍事戰役(2)(2 / 3)

英法兩國領導考慮到自身的國家利益,決定緊急求見德國首領希特勒。但是在會談期間,希特勒要求英法政府割讓捷克蘇台德地區給德國。

希特勒根據慕尼黑協定,強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讓了1.1萬平方英裏的土地。在這個地區內有著大量的捷克工事,它們構築了在當時來說是歐洲最堅強的防線,隻有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可與之媲美。

一場沒有履行諾言的勝利

但希特勒最終沒有履行他的諾言,在占領了蘇台德區後,德國於1939年3月悍然侵占了整個捷克,德國侵占捷克可謂是閃電戰術,速度快而且不給對方任何反撲的機會,在這期間,英法沒有參與捷克斯洛伐克的戰役。

1939年3月14日,年邁的捷克總統埃米爾·哈查冒雪趕到柏林,晉見希特勒。當天,他就被迫在“把捷克人民和捷克國家的命運交到德國元首手中”的公報上簽了字。

1939年3月15日,德國第一批軍隊開進過去一直是捷克斯洛伐克首都的布拉格,僅僅18小時以後,希特勒就以驚人的速度得意揚揚地來到這裏。這個國家現已被分割成許多部分,但都臣服於希特勒德國,德國旗幟在波西米亞幾代國王的城堡上飄揚。

慕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為保護自己國家利益、避免戰爭爆發而與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的一項政策。因為在之前捷克和英國、法國曾簽署聯盟,如果捷克遭到攻擊,那麼英法兩國必須出兵援助。但是英法兩國在《慕尼黑協定》的商議中完全出賣了捷克的利益。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心,不但軍事工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而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國人占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作為向東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攻英、法的重要陣地了,所以德國對它早就垂涎三尺了。在捷克的蘇台德地區有大量的軍事工地設施,如果能夠取得蘇台德地區,那麼攻下捷克將不費吹灰之力。

斯大林格勒戰役——保衛家園的戰鬥

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曆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

一場激烈的交鋒戰

德軍在1941年9月圍攻列寧格勒後,又於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萬的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訂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計劃。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號召下,誓死抗敵,人人都投身到反擊德國法西斯的鬥爭中去。

德軍集中了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殘忍地投向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築幾乎全被炸毀。9月13日,德軍17萬人,500輛坦克向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發起猛攻,突破蘇軍防線,進入市區陣地。在這危急的時刻,蘇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蘇聯人民也團結起來,一場最為殘酷、最為激烈的市區爭奪戰開始了。

誓死不屈的保衛戰

9月14日,戰爭愈演愈烈,德軍從早到晚衝鋒不止,死傷慘重。據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戰士,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和德軍浴血戰鬥。為了爭奪火車站,德蘇雙方爭奪激烈,一周內火車站13次易手。為了爭奪被德軍占領的馬耶夫崗高地,近衛軍猛撲高地東北麵的陡峭斜坡,衝入戰壕與德軍展開了白刃搏鬥,終於把高地奪回。

守衛“巴甫洛夫大樓”的激戰持續了58個晝夜,敵人用火炮、迫擊炮進行射擊,還派飛機向樓房轟炸,樓房雖被炸得麵目全非,卻始終未被摧毀,蘇軍堅守樓房,給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還擊。

一次次誓死保衛家國的戰鬥讓我們看到了蘇聯將士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在激戰的9月份裏,蘇聯生產了1200輛坦克和150輛牽引車……在參戰期間,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戰士,到處都是戰場,希特勒的軍隊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久戰不勝。

日漸衰退的德國軍隊

希特勒原想速戰速決,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頑強反擊,使德軍陷入困境。從9月13日到26日,德軍每天幾乎傷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領全城。德軍的士氣一天天低落下去。冬天的來臨更讓毫無過冬準備的德國士兵陷入饑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凍死,德國的戰鬥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戰爭的形勢逐漸發生變化。

11月19日,蘇聯紅軍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斯大林發起了大反攻的命令。11月23日,蘇軍把33萬德軍困在了包圍圈中。德軍彈盡糧絕,他們處在死亡的恐懼中。鮑羅斯向希特勒發出衝圍撤退的請求。2月2日,堅持了6個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終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