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登戰役——一場地獄似的戰爭
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意誌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凡爾登戰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
地獄似的戰役
1916年2月21日,德軍發起戰爭,炮兵在寬40公裏的正麵陣地上實施炮擊,航空兵首次對法軍陣地實施轟炸。接著德軍步兵發起衝擊,先後攻占三道防禦陣地。2月25日,法軍第2集團軍司令H.P.貝當調集一切可以動用的部隊,決心在凡爾登地區與德軍決戰。
法軍經過4天激戰,損失慘重。之後,法軍利用唯一與後方保持聯係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源源不斷地向凡爾登調運部隊和物資,在一周內組織3900輛卡車,運送人員19萬、物資2.5萬噸。這是戰史上首次大規模汽車運輸。法軍大批援軍及時投入戰鬥,加強了縱深防禦,對戰役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至月底,德軍彈藥消耗很大,且戰略預備隊未及時趕到,攻擊力銳減,從而喪失了突破法軍防線的有利時機。
毒氣的使用
從3月5日起,德軍擴大進攻範圍,從西麵包圍凡爾登,同時繼續加強東岸的攻勢,由急促攻擊改為穩步進攻,但遭法軍頑強的抵抗。4~5月間,攻擊效果不大的德軍集中兵力使用噴火器、窒息性毒氣和轟炸機對西岸法軍實施重點突擊,途中遭法軍炮火猛烈反擊,5月底被迫停止進攻。
6月初,德軍再次發動大規模攻勢,經7天激戰切斷了沃堡與法軍其他陣地的聯係,攻下沃堡,迫使沃堡守軍於7日投降。至6月下旬,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毒氣彈和催淚彈猛攻蘇維耶堡,在4公裏寬的陣地上發射11萬發毒氣彈,給法軍造成重大傷亡,一度進抵凡爾登,但終被擊退。7月以後,德軍因將新銳武器投入戰場,減小了對凡爾登部隊的投入,因此沒有產生顯著效果。
直至10月24日,戰略上占大好時機的法軍發動大規模反攻,於11月初收複杜奧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軍再次發動最後的反攻,收複被德軍攻占的陣地。戰役至此結束。
在這場典型的消耗戰中,雙方共投入200萬兵力,發射了4000萬發炮彈,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傷亡人數近百萬,創造了戰爭史紀錄。凡爾登的“絞肉機”和“人間地獄”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戰役中,法軍野戰工事與永備工事相結合組織防禦的經驗,成為大戰後各國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據。
亨利·菲利浦·貝當(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法國陸軍將領、政治家,也是法國維希政府的元首、總理。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法軍總司令,帶領法國與德國對戰,被認為是民族英雄,稱為“凡爾登的救星”。1918年升任法國元帥。曾任陸軍總監、國防部長等職。1940年任法國總理時,因向德國投降議和而在1945年的戰後審判中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