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能源的高手——壓力鍋的發明
壓力鍋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廚房中必不可少的炊具之一,但誰也不曾想到它卻是一位年輕的法國人——丹尼斯·派朋幾百年前的一項“不務正業”的發明。
為什麼壓力鍋的發明是不務正業的
17世紀末葉,瓦特高效率蒸汽機還沒有問世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製造蒸汽發動機了,派朋便是其中的一員。那時派朋正在倫敦,他在對蒸汽發動機研究的過程中,突然對蒸汽鍋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啟發了他對廚房用具的聯想。最終引發了烹飪用壓力鍋的發明。
世界上第一個介紹壓力鍋的說明
派朋發明的壓力鍋是圓桶狀的,上麵有一個能扣緊的蓋子和一個自動安全閥(這個安全閥也是派朋的發明)。1679年,派朋為皇家學會做了現場表演,用這種鍋烹製了一些食品,大家品嚐了之後都覺得食物美味可口,有人就建議派朋寫一本小冊子介紹這種鍋的用法和特點。派朋接受了建議,隨後便附上了一本小冊子。在這本小冊子裏,他寫道:“這種鍋能使又老又硬的牛羊肉變得又嫩又軟,並能保留菜和肉的香味和營養。”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壓力鍋的介紹說明。
到底是鋁壓力鍋好,
還是不鏽鋼壓力鍋好呢
這就要從不同的方麵來看了。因為不鏽鋼壓力鍋製作工藝難度大,所以價格也稍貴於鋁壓力鍋。不過就安全性能來說,隻要是按照國家標準GB13623-92、GB15066-94生產的高壓鍋就能保證使用安全。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明確,即不論是哪種高壓鍋,使用期均不得超過8年,超期服役的後果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保存溫度的小瓶子——保溫瓶的出現
保溫瓶有內壁和外壁;兩壁之間呈真空狀。熱不能穿過真空進行傳遞,所以凡是倒入瓶裏的液體都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它原有的溫度。保溫瓶也稱熱水瓶,是英格蘭科學家杜瓦最先發明的,但起名者卻是德國的賴因霍爾德·伯格。
保溫瓶的發明過程
1900年,杜瓦第一次在-240℃的低溫下,使壓縮氫氣變成液體——液態氫。這種液態氫得用瓶子盛起來,一般的玻璃,熱水注進去,一會兒就冷了;冰塊裝進去,一會兒就化了。因此,要保存這些極冷的液態氫非得有一個能長時間保持一定溫度的容器不可。但是那時候世界上還沒有現在這樣的保溫瓶,他隻好讓一套製冷設備不斷地運轉著。為了保存這些液態氫,不得不花費很大的能量,真是太不經濟也太不方便了。於是,杜瓦就著手研製一種能保持溫度的瓶子來儲存液態氫。但是,普通的玻璃瓶不能保溫。那是因為周圍環境的溫度比熱水溫度低,卻又比冰塊的溫度高,熱水和冰塊跟外界空氣產生對流,直到瓶裏和外界溫度相同為止。如果用一個塞子把瓶口堵住,空氣對流的通道雖然被堵住了,但瓶子本身又有傳熱的性質,熱傳導又導致溫度的變化,熱量的流失。為此,杜瓦就采用真空的辦法,即做成雙層瓶子,把隔層中的空氣抽掉,切斷傳導。可是還有一種影響保溫的因素,即熱的輻射。為了解決雙層瓶子的保溫作用,杜瓦在真空的隔層裏又塗了一層銀或反射塗料,把熱輻射擋回去,傳熱的三條通道即對流、傳導、輻射都堵住了,瓶內膽則較長時間保持溫度。杜瓦就用他製造的這種瓶子來儲存液態氫。
保溫瓶名字的來曆
然而,認識到保溫瓶在各種情形中都會有用的德國玻璃製造工人賴因霍爾德·伯格,在1903年獲得了取名“保溫瓶”的專利,並且製訂了把它投入市場的計劃,伯格甚至舉辦了一次給他的保溫瓶起個好名字的比賽。他挑選的獲勝名字是瑟莫斯(即熱水瓶),那是關於熱的希臘字。伯格的產品非常成功,很快他就將保溫瓶賣往世界各地。
保溫瓶與生活
保溫瓶與人們的工作、生活關係密切。實驗室裏用它儲存化學藥品、牛痘苗、血清等,其他液體也經常用保溫瓶來運送。同時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大小小的保溫瓶、保溫杯。野餐、足球賽時人們用它儲存食物和飲料。近年來保溫瓶的出水口又添加了許多新花樣、製出了壓力保溫瓶、接觸式保溫瓶等,但保溫原理不變。
輻射有實意和虛意兩種理解。實意可以指熱、光,聲,電磁波等物質向四周傳播的一種狀態。虛意可以指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直線延伸的特性。輻射本身是中性詞,但是某些物質的輻射可能會帶來危害。
儲存更多食物——罐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