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同意讀書的時候不要有功利的心態,要在一種孤寂狀完成讀書,但是沒有必要刻意的把讀書的謀心和謀生區分開來,因為有時候你即使強硬的區分開來,但是最後還是發現兩者的辨證統一,因為一個人的發展和曆史流向不以你個人意誌為轉移,當然我不是否定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是你意料不到的,例如我以前很喜歡看一些名人演講,很喜歡學習他們的理論,幾近瘋狂,我去學習他們的時候,我的確不為名簿為利,就是純粹個人愛好,我甚至沒有把我這種愛好告訴過給任何其他人,就是一個人在家埋頭看那些人演講,自己陶醉,享受精神的快樂,但是有一天我出席一個學習會,因為講師的臨時缺席,主辦方要我上台去頂替一下,我硬著頭皮上在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在台上講了一個小時,結果大受歡迎,後來竟然發展到阿裏巴巴講師的地步。所以有時候你可能對於某件事情感興趣,你可能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通過這個興趣獲取經濟利益,但是如果機會來的時候,你可以獲得經濟利益,而且你在攢這個錢的時候你怎麼付出都開心,因為這是你興趣和攢錢的統一,或者說,是你謀心和謀生的統一。這牽涉到一個人性的問題,一個胸懷的問題,別把人都看成是聖人。
所以我的結論的時候,讀書的時候不問功名利祿,全部靠興趣,這是“謀心”,但是如果有相應的機會來了,你的“謀心”和“謀生”能結合在一起,那不僅僅不是什麼不高雅,不文明,很庸俗的事情,相反是你的幸運,你想想,你自己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夠靠這個事情謀生,那該多好。其實讀書對於一個人的“謀心”和“謀生”的作用向來是辨證統一的,缺一不可,缺少了一項就會不舒服,甚至很痛苦,鬱鬱寡歡而終其一生,讀書的謀生是解決現實問題,短期問題,現實問題是枝節問題,是暫時的,謀心則是追求大本大原,追求最長遠甚至是終身需求的,如果你讀書隻是謀生,那麼你可能隻是看到現在的問題,你沒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戰略和眼光,好的就是做人夠踏實,沒啥特別想法,獲得實在,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好的就是不知道將來怎麼辦,沒有“誌”也沒有“向”,人這一輩子不就那麼過嗎?吃喝拉撒,結婚生子,生老病死。但是問題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不變這個世界會變,萬一你出現人生瓶頸你沒有備案你就會非常被動。如果讀書隻是謀心而不謀生也不行,對,沒錯,你很有誌氣,很有戰略眼光,但是你連當前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這種人有才而無幹,讀書死,死讀書,也沒有用。
因此我覺得一個真正懂讀書的人首先是一個矛盾的人,不能是清一色,就是說他會陷入種種矛盾,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中國和西方的矛盾,長遠和短期的矛盾,大雅和大俗的矛盾,他必須要有種矛盾,然後他才會有下一步,把這些矛盾全部有機的整合和統一起來,這就是讀書的“謀心”和“謀生”的結合,而讀書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謀心”和“謀生”的矛盾和自己,而是“謀己”,就是從宇宙和生命源頭通過讀書來尋找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中國人是集體主義思想,很多事情生怕和別人不一樣,但是你要幸福你首先要看到自己和別人怎麼不一樣。而要把所有矛盾統一起來並進行消化,就需要智慧和胸懷,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怎麼不把讀書的謀生和謀心作為板塊般生硬的分割出來而是把他們融合起來,是一個是否有能力統一世俗現實社會和理想境界,短期和長期,中國和西方,自己和社會,小我和到我的大問題!
所以我從自己的經驗來看,其實謀生和謀心兩者其實並沒有矛盾,甚至是可以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