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琳:話說古鎮之戲曲同裏(1 / 1)

Day71,6月16日,多雲轉晴

同裏距蘇州18公裏,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1 000多年曆史。據說周莊商業味濃過同裏,而且去同裏無論是路費還是門票都比周莊便宜,我們算計了下錢包的承受能力,最終定下今天的去向——同裏。

初見同裏,跟圖片上看到的無甚區別:白牆灰瓦,小橋流水。進了檢票口,右手邊是一條商業街,由有明清遺風的拱門引出,兩頭石獅子分立左右。木質結構的小樓,飛簷探出身來,與蜿蜒的石板路相得益彰,廣告詞用紅字寫在黑色的匾額上立在各家店門口。清一色複古樣式的錦旗隨風搖擺,不時拍打著紅燈籠,像是代表店家招攬顧客,倒是顯得很紅火。可能是因為非周末的緣故,街上並不喧鬧,零星地走著幾個人。這時我放下心來,還好,沒有出現鋼筋水泥的門臉和鋁合金的招牌。商業化本無可厚非,關鍵是不要破壞了古城的整體風貌。同裏,保護得很好。

我們按照門票上的景點指引,隨意地在街頭巷尾走走串串,走得越久,越清晰地意識到:有一種很濃鬱的戲劇情結,在水鄉的各個角落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

第一類是傳說,證據:珍珠塔。

看著門票上的這3個字,真的以為會出現一座珍珠塔。事實上,自打進入陳家大院,從儀門到茶廳到宏略堂再到蘭雲堂,我一直在尋找珍珠做成的塔。憑空想象出了很多種形態,包括高度,包括珍珠鑲嵌的模式,怎麼想都覺得很俗氣。但既然那麼有名,應該有相當的可觀性,因此還是充滿了期待。在宏略堂,正中放著一個很大的青銅鼓,我心裏開始犯嘀咕:底座都在這兒了,寶貝怎麼不見。轉念一想,既然是寶貝,當然要放在私密的小閣樓裏,而且肯定要用玻璃牆隔離起來抵擋灰塵,同時也預防遊客動手動腳。於是繼續耐心尋找。結果在院內繞了一圈直到走到出口,仍一無所獲。我不停地問老羅:“怎麼不見珍珠塔?”老羅也模棱兩可,不過比我稍微明白點兒——告訴我這似乎隻是個傳說。於是,我們又回到正門,把景點介紹認真讀了一遍。

原來,這是一個嘉靖年間發生的故事:家道中落的方卿,奉母之命來給姑父南京道監察禦史陳王道祝壽,並求資助。不想卻受到姑母方氏的刁難羞辱,並被逐出後花園,方卿在此遇小姐陳翠娥,翠娥偷將祖傳之寶“珍珠塔”藏在點心盒內贈與表弟,並與其私訂終生。3年後,方卿高中狀元,與翠娥喜結良緣。

這個故事在江南民間廣為流傳,作為發生地的陳家大宅,僅留存了陳翠娥書樓的部分遺跡,其餘的建築園林均為後人根據這個故事修複而成,景點也幹脆直接定名為“珍珠塔”。這些都寄托著同裏人民的美好情愫吧。

第二類是藝術,證據:木雕。

翻建於民國元年的崇本堂,正廳窗戶腰板上,刻著全套的《西廂記》,共有14幅之多。前樓長窗的腰板上刻著“紅樓十二釵”,每一幅表現紅樓夢故事的場景都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同樣建於民國初年的嘉蔭堂,則是將《三國演義》搬進了屋。用有限的空間和資源把曆史故事放在了家裏,隨時觀賞揣摩。

而古風園的木雕古玩館據介紹有5 000多件藏品。種類囊括了門窗、家具、神佛像等等。細看之下,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段民間故事或戲文。無論是《強婚配》、《陰功榜》,還是《黃斑山》,或不到半臂或高達數米,或雕工細膩或風格粗獷,人物個性的表達都異常豐滿,場景猶如躍於眼前。行走其間,就像置身於中國戲曲大舞台。這些木雕大多數也並非產自同裏,卻選擇了在這裏安身,想必與同裏的戲曲情結不無關係吧?

除此之外,戲曲故事的其他載體,例如石雕,散落於同裏曆朝曆代各種風格建築的各個角落,鮮活異常。細細觀摩品味,這些戲曲故事中,要麼是懲惡揚善,要麼忠心愛國,要麼俠肝義膽,無不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把寓言掛在家裏,把戲文搬上門窗,把神話刻在匾上。在珍珠塔的戲台上,老羅裝模作樣地亮了把相。“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我們沒有這樣的境界,但求反省自身,做一個善良樂觀的人。

天色漸漸暗下來,天邊沒有出現絢爛的晚霞,隻是微微地泛起紅光。回程車上隻剩了零零散散的幾個人,各自占據著一大塊空間。空調開得不大不小,溫度非常舒適,靠背調過角度,稍稍往後傾。老羅把頭歪在靠背上,我把頭枕在他的肩上。司機放的音樂轉到了花兒樂隊的《窮開心》,這首歌在大街小巷傳唱時,我曾無數次鄙視那聒噪的旋律和伸不直舌頭的兒話音。此時,卻覺著這玩世不恭的腔調和懶散的歌詞,像極了此刻的我們。挑眼看老羅,發現他也在認真品味,於是用頭拱了拱他的下巴,他聳聳肩掂了掂我的頭,然後扭過脖子看著我,倆人一起傻樂。你說這不叫窮開心叫啥?

小小的人兒啊,風生水起呀!

天天就愛窮開心哪!

逍遙的魂兒啊,假不正經吧!

嘻嘻哈哈,我們窮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