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工作要投入瘋狂的熱忱
對工作投入瘋狂的熱忱既是一種工作態度,也體現了一種工作精神。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成就。當然,這種工作精神在無形中也起到了一個鞭策作用。像比爾-蓋茨就把這種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每周都會工作60~80個小時,而公司裏的員工也在他的帶動下變成了工作狂。也是這種狂熱的工作熱情,使得微軟公司的員工不斷開拓創新,生產出一批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先進軟件。不得不說,這種精神正是每個人應當學習的。
在公司剛剛創立的頭幾年,公司聘用了一位42歲的女秘書——米麗亞姆-盧寶,微軟的工作氛圍讓她大吃一驚,因為公司員工都是工作狂,尤其是老板比爾-蓋茨。
在和比爾-蓋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的老板工作極為努力,每星期工作7天,從不休息。有時,他一連好幾天都不離開辦公室。當她早晨來上班時,常常發現他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比爾-蓋茨一個人的時候,他時常忘記了吃飯,所以米麗亞姆開始像一個母親那樣關心他,提醒他去吃飯,常常在中午飯的時候給他帶漢堡包。當他會客時,米麗亞姆看著鍾表,主動地來提醒他:“比爾,你們快停一停,先吃午飯吧。客人們可能餓壞了,現在已經下午兩點鍾了。”
微軟的工作氛圍感染了米麗亞姆,米麗亞姆把公司的絕大部分的管理工作都包下來了,同時她還要盡可能地讓那些程序編製人員在最舒適的環境中工作。
比爾-蓋茨曾這樣說道:“每天一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比爾-蓋茨的這句話闡釋了他對工作狂熱的激情。比爾-蓋茨認為,一個能夠成就事業的人,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對工作的狂熱激情,這種對工作的狂熱態度,已經成為微軟文化的核心。
比爾-蓋茨的這種工作方式對於好逸惡勞的人實在是一種挑戰,特別是對於注重休閑生活的美國人而言,夜以繼日地為電腦奮鬥實在是難事,但微軟還是能夠吸引大批的人才。
與此同時,比爾-蓋茨能夠讓微軟公司的全體員工,或者稱工作夥伴,在微軟公司裏長時間毫無怨言地工作。看來,比爾-蓋茨的確已經在微軟公司內部營造出一種氣氛、一種企業文化,讓大家有長時間工作的動力。在比爾-蓋茨的帶動下,全體員工也變成了工作狂,就此,他說過:“這些人,每天都是一邊工作,一邊想著‘我要贏’。故此,在周末工作並不是稀罕的事。”
實踐證明,在職場中,有怎樣的領導就會出現怎樣的員工。而激情就是在領導的帶動下大家共同創造的,文化就隱藏在每個細節中。所以,企業的管理者在對待工作時也要投入狂熱的熱忱,這樣,有助於企業形成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進而使企業的員工為企業創造輝煌的成就。二、借用生命的微光繼續前行
任正非《天道酬勤》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艱苦奮鬥是華為文化的魂,是華為文化的主旋律,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外界的誤解或質疑動搖華為的奮鬥文化,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華為的發展壯大而丟掉華為的根本——艱苦奮鬥。
在華為創辦近20年後,任正非重新強調“奮鬥文化”這一主題,顯然是有緣由的,這要從2006年的“胡新宇事件”說起。
胡新宇,2005年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進入深圳華為公司從事研發工作。2006年4月底住進醫院之前,他經常在公司加班加點,晚上就在辦公室打地鋪熬上一宿。他被送入醫院後,連續幾天的搶救依然沒能挽回這位勞累過度的工程師年輕的生命。
任正非剛創業的時候,由於管理體係不完善,加上客戶對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員工經常要工作到深夜,累了就鋪一張墊子休息,因此在華為有“床墊文化”之說。胡新宇病故後,國內許多大媒體對這一事件紛紛報道,並將胡新宇的病故歸因於“過勞死”。當時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針對華為“床墊文化”氣勢洶湧的批判浪潮,認為這種隻顧進攻而不顧人性的文化已經不合時宜。其實,任正非從2000年開始就不大提“狼性文化”了,而“床墊文化”屬於華為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艱苦奮鬥是華為文化的魂,是華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推力,是華為在任何條件下都必須堅持不懈地保持的重要文化。
華為不戰則亡,沒有退路,隻有奮鬥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任正非指出,華為走到今天,在很多人看來已經很了不起、很成功了。有人認為創業時期形成的“床墊文化”、奮鬥文化已經過時了,可以放鬆一些,可以按部就班,這是很危險的。
任正非說,十幾年來,華為高層管理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有許多高級幹部幾乎沒有什麼節假日,24小時不能關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處理發生的問題。現在,更因為全球化後的時差問題,總是夜裏開會。華為沒有國際大公司積累了幾十年的市場地位、人脈和品牌,沒有什麼可以依賴,隻能比別人更多一點奮鬥,隻能在別人喝咖啡和休閑的時間努力工作,隻能更虔誠地對待客戶,否則就拿不到訂單。
任正非繼續鼓勵說,為了能團結廣大員工一起奮鬥,華為創業者和高層領導於部不斷地主動稀釋自己的股票,以激勵更多的人才加入從來沒有前人做過和先輩從未經曆過的艱難事業中,大家一起追尋著先輩世代繁榮的夢想,背負著民族振興的希望,一起艱苦跋涉。公司高層領導的這種奉獻精神,正是用自己生命的微光,在茫茫黑暗中,帶領並激勵著大家艱難地前行,不論前進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難和痛苦,有多少坎坷和艱辛。
華為開發國內市場已經充滿艱辛,可是在進行海外市場的開拓時,才發現那裏的競爭更為激烈,生存更加艱難,如果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華為的國際化將寸步難行。如今獲得的國際化成就,就是源自無數華為人舍身忘己的奉獻精神。
任正非在演講時充滿激情地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因此,世界巨頭都雲集中國。華為創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門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競爭,企業不得不在市場的狹縫中求生存;當華為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時,放眼望去,所能看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搶占一空,隻有在那些偏遠、動亂、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對手動作稍慢、投入稍小,華為才有一線機會。為了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無數優秀華為兒女離別故土,遠離親人,奔赴海外,無論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還是在硝煙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是海嘯災後的印尼,以及地震後的阿爾及利亞,到處都可以看到華為人奮鬥的身影。
任正非繼續說,華為有員工在高原缺氧地帶開局,爬雪山,越叢林,徒步行走了八天,為服務客戶無怨無悔;有員工在國外遭歹徒襲擊,頭上縫了三十多針,康複後又投入工作;有員工在飛機失事中幸存,驚魂未定便開始救助他人,贏得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尊敬;也有員工在恐怖爆炸中受傷,或幾度患瘧疾,康複後繼續堅守崗位;華為還有三名年輕的非洲籍優秀員工在出差途中飛機失事不幸罹難,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十幾年的曆程,十餘年的國際化,伴隨著汗水、淚水、艱辛、坎坷與犧牲,華為一步步艱難地走過來了,麵對漫漫長征路,華為還要堅定地走下去。可見,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員工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泯滅的重大意義。
三、搞清問題是發展的關鍵
想要做成百年老店很難,寶潔之所以做成了百年老店,關鍵是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寶潔的企業文化注重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強調實施品牌戰略,把企業文化與市場開拓完美結合起來,並在跨國經營中實現了不同文化的深層次融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寶潔公司的製度文化也為寶潔成為百年老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寶潔公司的製度具有人員精簡、結構簡單的特點,並且該製度能與公司雷厲風行的行政風格相吻合。經理們常談到“深刻明了的人事規則”,寶潔公司的這一製度推動順利、溝通良好。該公司的標語是“一頁備忘錄”。
該公司的前任管理者理查德-德普雷強烈地厭惡任何超過一頁的備忘錄。他通常會在退回一個冗長的備忘錄時加上一條命令:“把它簡化成我所需要的東西!”如果該備忘錄過於複雜,他還會加上一句:“我不理解複雜的問題,我隻理解簡單明了的。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教會他人如何把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化為一係列簡單的問題,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地進行下麵的工作。”
一次,寶潔公司的一位經理向管理者理查德-德普雷遞交了一本厚厚的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上,他詳細地介紹了他對公司問題的處理意見。沒想到,理查德-德普雷連看都沒看,就在上麵加了一條批語:“把它簡化成一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