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黑猩猩在召喚》(1 / 3)

一、概述

珍妮·古多爾,英國著名動物行為學家,國際知名的動物行為學家。這位國際動物保護界最重要的人物,是20世紀的一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20世紀60年代初,她隻身進入非洲叢林開始對黑猩猩的行為進行研究,經過十幾年的追蹤觀察,揭開了野生黑猩猩的行為之謎,創下了這一研究領域第一人和在野外工作時間最長的兩項記錄。她的愛心、毅力、才智和熱情使她成為動物保護領域的傑出人物。多年來的重要研究工作為她贏得了無數的頭銜和獎項,其中包括動物權益研究所授予的艾爾伯特·史威策獎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授予的傳播造福人類知識傑出工作者獎,還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2001年度馬丁·路德·金反暴力金獎。過去也曾有兩位為世界和平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士獲得此獎,他們分別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2002年4月,聯合國任命珍妮·古多爾博士為聯合國和平信使,她不僅是英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種類繁多的動物中,大概再也找不到另一種能像黑猩猩那樣和人如此相似的動物了,可它們正麵臨著人類無情的摧殘而即將絕跡,珍妮·古多爾的《黑猩猩在召喚》將把我們帶到另一個動物世界,深入探索野生黑猩猩生活的奧秘,書中諸多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日後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內容簡介

湖麵一望無際,岸上的熱帶叢林遮擋視線,隱匿從未向西方世界敞開的秘密,風裹挾湖水、泥土和植物的氣息,撲打著一隻孤單的小船——這是1960年,一位26歲的英國姑娘正在坦桑尼亞的貢貝湖上航行,她期待人生,卻並未想到,關於人類及其與世界關係的新的認識將由她提供。3個月之後,她報告了自己的第一個發現:在貢貝叢林中生活的黑猩猩,像人類一樣可以使用工具。很快,她收到了上司“著名的回電”:“啊!我們現在必須重新給人下定義,重新給工具下定義了,否則我們就承認黑猩猩是人!”——生物學界由此認識了這位僅有高中學曆的姑娘,並贈送給她“行為科學中的愛因斯坦”的美譽。

1971年,珍妮·古多爾將自己這段叢林科研生活出版成書,該書原名為“In the shadow of Man”,中譯本取書中的一個章節名譯為《黑猩猩在召喚》。它在20世紀80年代初被譯介到中國內地,讓許多中國讀者記住了珍妮·古多爾和她的動物朋友的名字:灰胡子戴維、弗洛一家……珍妮·古多爾一反學術慣例,異乎尋常地給研究對象們都起了名字,這意味著它們是可溝通、可分享的朋友,而非僅被觀察記錄者。在該書中,古多爾第一次全麵地揭開了野生黑猩猩群體生活的神秘麵紗,做了靈長類行為學先驅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為動物學界及科學界做出了極其卓越的貢獻。

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當中,黑猩猩與人類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在古多爾之前,研究靈長類的專家一直都不清楚黑猩猩在自然狀況下的行為是怎樣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深入到叢林中探索黑猩猩的生活是完全不可能的。黑猩猩隻生活在非洲,占據著西至海岸、東至坦噶尼喀湖的赤道附近的森林地帶,地域相當廣闊。茂密的叢林不但存在著來自各種野獸的危險,而且黑猩猩力氣過人、攻擊性很強,根本不允許人類靠近,試圖接近它們的行為隻能帶來自身生命的危險。當時,在自然狀態下研究黑猩猩時間最長的記錄是兩個半月。

鼓勵古多爾去從事黑猩猩考察工作的是路易斯·利基博士。利基博士認為古多爾雖然不是大學本科畢業,沒有深厚的動物學知識,但這並不是特別重要的問題,她是一個“不抱成見、不為某種傳統觀念所束縛的人”,“將懷著對動物的同情心,去研究它們”的人。利基博士認為,要想係統地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為估計要在叢林裏生活兩年。他當時絕對沒有想到,這個被他看好的姑娘從此跟野生黑猩猩親密接觸了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