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西方科學的起源》(1 / 2)

一、概述

對於西方近現代科學的成就,有不少讀者是熟知的,即使不太了解,我們也至少置身於這些成就塑造的現代文明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感受。但對於西方早期的科學,以及中世紀的科學,我們不但了解有限,而且頗多錯誤的認識。著名科學史教授戴維·林德伯格的《西方科學的起源》作為一本介紹西方從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450年的科學史的著作,為我們帶來了詳盡、審慎的描述。讀完本書,相信讀者對西方科學的傳統會有更多的乃至於全新的認識。

戴維·林德伯格是美國著名教授,於1999年獲得科學史界最高獎——薩頓獎章。1992年他出版的《西方科學的起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科學史著作,曾經獲得過約翰·坦普萊頓基金會神學和自然科學傑出著作獎。《西方科學的起源》在一個綜合的文化背景中論述西方科學的起源,顯示了科學史的有機脈絡,顯示了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動態的關聯。這本書的語言流暢,深入淺出,它的中譯本則獲得了2001年度“Newton-科學世界杯科普圖書獎”一等獎,入選“十大科普好書”,很多專家將其列為科學類讀物中的必讀書。

二、內容簡介

在《西方科學的起源》一書中,作者戴維·林德伯格用淺顯的語言,生動敘述了古代和中世紀西方科學史上所有重要的主題和事件,涉及數學、天文學、力學、光學、自然史、醫學等眾多領域,百餘幅曆史圖片尤其珍貴和罕見。對許多長期未決的曆史論爭,作者提出了嶄新的獨到見解,尤其重視科學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以及哲學和宗教對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影響。

由於本書原來就是教材,所以看起來與看其他同類的書大不相同。其副標題為“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450年宗教、哲學和社會建製大背景下的歐洲科學傳統”,該書內容並不艱澀,語言流暢,林德伯格將自己所了解的向讀者娓娓道來,並適時地向讀者點撥兩句,讀者就可以輕鬆地跟上作者的進度。作者常常將不同於他的一些觀點幹淨利落地點出來,讓讀者明白關於他所議論的問題曾經有一些什麼重要的不同見解,讓讀者自行思考、選擇。例如,講到米利都的泰勒斯,林德伯格寫道:“把最早的米利都哲學家泰勒斯描述成一個幾何學家、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傳說他成功地預測了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然而這個傳說的來源並不可靠,希臘天文學在泰勒斯時代所達到的高度,是不可能做出這種預測的……”

在本書中,作者一再向讀者指出,在研究科學史的時候,“我們必須帶著健康的懷疑精神考察……所有斷言”。例如關於畢達哥拉斯這位科學史必須講到的偉人,林德伯格認為我們必須小心對待已有的種種傳言、評價。在引用了亞裏士多德的一句評價畢達哥拉斯的話以後,戴維·林德伯格寫道:“這是一段令人費解的文字,我們的不確定也來自於亞裏士多德可能並沒有充分理解畢達哥拉斯派的學說或沒有完全公正地對待它。畢達哥拉斯派是否完全相信物質性的東西就是由數構造出來的?或者,他們僅僅是要聲稱,物質性的東西有一個基本的數的屬性,通過這種屬性就可以洞見事物的本質?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確定的答案。對畢達哥拉斯派的觀點,一種明智的理解是:在某種意義上,數首先出現,其他所有事物都是它們的產物;在這種意義上,數就是基本實在,物質性的東西從數中獲得它們的存在,至少獲得它們的屬性。如果更謹慎一些,至少我們還可以斷言:畢達哥拉斯派把數看作實在的一個根本方麵,而把數學看作探究這種實在的一個基本工具。”這種探索性的討論,顯然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科學和科學史。類似這樣的討論,在這本書中比比皆是,可以說它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和一大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