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模塊1 中國飲食風味流派(1 / 3)

主要內容

通過學習本項目,了解中國飲食風味流派;理解烹飪的概念,並掌握烹飪的基本條件;熟悉菜肴的構成要素。

學習目標

1.中國飲食風味流派

2.烹飪及其基本條件

3.菜肴的質量要素

能力培養

通過學習,了解中國飲食風味流派,掌握各流派的菜肴製作特點。

知識拓展

1.飲食發展史

2.中國飲食習俗

中國飲食流派眾多,其中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並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係,即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係”。菜係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曆史與其獨到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中國“八大菜係”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一、中國飲食風味流派

(一)魯菜—山東風味

魯菜,又稱山東菜,曆史悠久,影響廣泛。宋代以後,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明、清兩代,魯菜已成為宮廷禦膳主體,對京、津、東北各地的影響較大,現今魯菜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八大菜係之一。以其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

山東古為齊魯之邦,地處半島,三麵環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海鮮水族、糧油牲畜、蔬菜果品、昆蟲野味一應俱全,為烹飪提供了豐富的原料條件。魯菜製作巧於用料,注重調味,適應麵廣。烹調方法尤以“爆、炒、燒、”等最具特色,是山東獨有的烹調方法,其主料需事先用調料醃漬入味或夾入餡心,再沾粉或掛糊,兩麵煎成金黃色,放入調料或清湯,以慢火收盡湯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滋味。如鍋豆腐、鍋菠菜等。魯菜還精於製湯,有清湯、奶湯之別。用清湯和奶湯製作的很多菜,被列入高級宴席的珍饌美味,如:“清湯燕菜”、“奶湯蒲菜”。

魯菜對烹製海鮮有獨到之處。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製堪稱一絕。在山東,無論是參、翅、燕、貝,還是魚、鱉、蝦、蟹,經當地廚師妙手烹製,都可成為鮮美的佳肴,如“蔥燒海參”,“幹炸赤鱗魚”、“扒原殼鮑魚”等。

魯菜善於以蔥香調味。在菜肴烹製過程中,不論是爆、炒、燒、溜,還是烹調湯汁,都以蔥絲(或蔥末)爆鍋,就連蒸、扒、炸、烤等菜,也借助蔥香提味,如“鍋燒鴨”、“清蒸加吉魚”、“扒三白”、“炸脂蓋”等,均以蔥段或蔥絲為調配料。

濟南菜講究清香、鮮嫩、味純,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之稱。魯菜精於製湯,則以濟南為代表。濟南的清湯、奶湯極為考究,獨具一格。在濟南菜中,用爆、炒、燒、炸、扒等技法烹製的名菜就達兩三百種之多。濟南飲食業曆來十分興盛,聚豐德、燕喜堂、彙泉樓等是久負盛名的老店,均以經營山東傳統風味菜聞名遐邇。

煙台菜屬膠東風味,以烹製海鮮見長。膠東菜源於福山,距今已有百餘年曆史。魯菜中風味獨特的海鮮菜,以煙台為代表,僅用海味製作的宴席,如全魚席、魚翅席、海參席、海蟹席、小鮮席等,構成品類紛繁的海味菜單。著名的風味飯店有蓬萊春、會賓樓、鬆竹林、天鵝飯店等,都是以經營傳統膠東風味菜而著稱。

青島也以善烹海鮮馳名,基本屬於福山風味,但又不乏本地特色,口味注重清淡、鮮嫩,講究花色造型。隨著對外開放和旅遊業的發展,青島市為數眾多的賓館飯店爭相開業;一些曆史名店、老店,經過裝修改造,也獲得新生。著名的春和樓飯店、被譽為島上明珠的青島飯店,均以其設備整潔典雅,菜品精細味美,服務熱情周到而著稱。

孔府菜曆史悠久,用料考究,刀工細膩,烹調程序嚴格、複雜。口味講究清淡鮮嫩、軟爛香醇、原汁原味。對菜點製作精益求精,始終保持傳統風味,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原曾封閉在孔府內的孔府菜,在20世紀80年代也走向了市場,在濟南、北京都開辦了“孔膳堂”。

(二)川菜——四川風味

川菜,又稱四川菜,在秦末漢初時期就初具規模。唐宋時發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氣,現今川菜館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的菜肴為代表。

川菜重視選料,講究規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鮮豔協調。其特點是酸、甜、麻、辣、油重、味濃,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鮮薑,以辣、酸、麻膾炙人口,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獨特風味。川菜具有用料廣博、味道多樣、菜肴適應麵廣三個特征,其中尤以味型多、變化巧妙而著稱,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味在四川”便是世人所公認的。

川菜烹調方法擅長於烤、燒、幹煸、蒸等。善於綜合用味,收汁較濃,在鹹、甜、麻、辣、酸五味基礎上,加上各種調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種複合味,如家常味、鹹鮮味、魚香味、荔枝味、怪味等23種。代表菜肴有“黃燜鰻”、“怪味雞塊”、“麻婆豆腐”等。

川菜之味,以麻辣見長。僅看川菜怎樣運用辣味,就能和別的地方菜比較出它的長處了。辣椒與其他辣味料合用或分別使用,就出現了幹香辣(用幹辣椒)、酥香辣(糊辣殼)、油香辣(胡椒)、芳香辣(蔥、薑、蒜)、甜香辣(配圓蔥或藠頭)、醬香辣(郫縣豆瓣或元紅豆瓣)等10種不同辣味。四川常用的23種味型,與麻辣沾邊的達13種,如口感鹹鮮微辣的家常味型,鹹甜辣香辛兼有的魚香味型,甜鹹酸辣香鮮各味十分和諧的怪味型,以及表現不同層次麻辣的紅油味型、麻辣味型、酸辣味型、糊辣味型、陳皮味型、椒麻味型、椒鹽味型、芥末味型、蒜泥味型、薑汁味型等,使辣味調料發揮了各自的長處,辣出了風格。

眾多的川菜品種,是用多種烹飪方法製作出來的。常用的烹飪方法有30種,這當中既有一些全國通用的,也有一些四川獨創的。如四川獨創的小炒、幹煸、幹燒、家常燒就別具一格。小炒之法,不過油,不換鍋,臨時兌汁,急為短炒,一鍋成菜,菜肴起鍋裝盤,頓時香味四溢。幹煸之法用中火熱油,將絲狀原料不斷翻拌煸炒,使之脫水、成熟、幹香。幹燒之法,用中火慢燒,使有濃厚味道的湯汁滲入原料之中,自然成汁,醇濃味厚。家常燒先用中火熱油煸炒豆瓣,入湯燒沸去渣,放料再用小火慢燒至成熟入味,勾芡而成,麻婆豆腐就是用家常燒法烹飪的。

(三)粵菜——廣東風味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的八大菜係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享譽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