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模塊2 油處理技術(1 / 2)

能力培養

1.明確過油的概念

2.掌握過油的作用

3.了解油溫的識別與掌握

4.掌握過油的方法

知識拓展

1.不同油脂色素和溫度在實際中的運用

2.靈活掌握火候,準確識別油溫

過油(油鍋),指以油為傳熱介質,將已加工成形的烹調原料,在大油鍋內加熱成熟或炸製成半成品的熱處理方法。過油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掌握得不好,就會造成原料老、焦、生或達不到酥脆等不良後果。隻有將火力、油溫、投料數量、投料速度、加熱時間、原料與油量的比例關係等都掌握得恰到好處,才能保證菜肴質量。

一、過油的作用

1.使菜肴達到滑、嫩、酥、脆、外焦裏嫩等不同質感

烹調原料在加熱前掛拍上不同的糊粉,過油時運用不同的油鍋加熱處理,可製成不同質感的半成品。

2.保持或增加菜肴的色澤

可以選擇不同的油溫和火力的運用對菜肴成品起到不同的成色效果。

3.增添菜肴的風味

由於油脂中富含香味,在過油的過程中,經過不同油溫的加熱,可使烹調原料去異味增香味,達到不同風味。

4.保持原料的形態

原料中的蛋白質類物質,在過油時經過高溫作用迅速凝固或經糊、漿的作用達到定型,從而達到菜肴成品形態。

5.縮短正式烹調的時間

因過油初步熱處理以後,已使菜肴原料達到半熟或剛熟狀態,從而縮短了正式烹調的時間。

二、油溫的識別與掌握

(一)油溫的識別

所謂油溫,就是鍋中的油經加熱所達到的各種溫度。油溫大致可分為三類。

①溫油鍋:即油鍋燒至三四成熱,油溫為90~130℃;油麵無青煙,無響聲,油麵較平靜;原料下鍋後周圍出現少量氣泡。

②熱油鍋:即油鍋燒至五六成熱,油溫為130~170℃;油麵微有青煙,油從四周向中間翻動;原料下鍋後周圍出現大量氣泡。

③旺油鍋:即油鍋燒至七八成熱,油溫為170~230℃;油麵有青煙,用手勺攪動時有響聲;原料下鍋後周圍出現大量氣泡,並有輕微的爆炸聲。

(二)油溫的掌握

正確鑒別油溫後,還必須根據火力大小、原料性質及下料數量的多少三個方麵正確地掌握油溫。

1.根據火力大小掌握油溫

(1)用旺火加熱,原料下鍋時油溫應低一些。因為旺火會使得油溫迅速升高,如果原料在火力旺、油溫高的情況下下鍋,極易造成迅速凝結散不開,出現外焦內不熟的現象。

(2)用中小火加熱,原料下鍋時油溫應高一些。因為以中小火加熱,油溫上升較慢,如果原料在火力不太旺、油溫低的情況下入鍋,則油溫會迅速下降,造成脫糊、脫漿。

(3)在過油的過程中,如果火力太旺、油溫上升太快,應立即端鍋離火或部分離火,在不能離火的情況下,可加入冷油使油溫降低至適宜的程度。

2.根據投料多少掌握油溫

投料數量多,下鍋時油溫應高些。在原料數量多的情況下,投料後油溫將必然迅速下降;而且降幅較大,回升較慢,故應在油溫較高時下鍋。反之,投料數量少,下鍋時油溫應低些。

3.根據原料大小、質地掌握油溫

原料形大質老,油溫可高一些;原料形小質嫩,油溫應低一些。

以上各種掌握油溫的方法不是孤立的,必須同時考慮,靈活運用,把油溫控製在原料所需要的範圍內。隻有這樣,才能使原料合理地、均勻地受熱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