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模塊2 菜肴味的創新與變化(1 / 3)

能力培養

1.掌握菜肴味的創新與變化規律

2.掌握味對菜肴創新的影響

知識拓展

1.不同味的相互作用及味型的變化理論

2.烹飪化學

味為“菜之靈魂”,味是任何菜肴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菜肴的味可以分大兩類,即菜肴主、配料自身的味,稱之為“本味”和用調料調和出來的味,稱之為“複合味”也稱複合味汁、調味味汁。複合味汁用於菜肴中我們常稱為某某味型,如魚香味型、麻辣味型、鹹鮮味型等。複合味汁構成的不同變化,導致菜肴質量的差異。

一、同一味型中改變其調料的比例

(一)方法

根據同一味型中改變其調料的比例變化的這一方法,就可以演變創出一些新的味型。菜肴的味,可稱“一菜一味,百菜百味”。它的微妙的一點變化哪怕是在同一種味型中,改變調料在中間的比例,就會產生出不同的結果,變化出許多不同的複合味。

在“糖醋味型”中,減少其甜味的調料或酸味的調料在其中的比例,增大鹹味的比例,就會變成荔枝味;在“鹹甜味型”中,減少鹹味調料的比例,增大甜味調料的比例,就會變成甜鹹味。

川菜中的魚香菜肴類、宮保菜肴類、鍋巴菜肴類,在選用鹽、醬油、白糖、醋、鮮湯、水澱粉對製調味芡汁時要求是荔枝味。荔枝味的特點,味感表現是鹹鮮味高於甜酸味或酸甜味,由此要求魚香菜肴類的味感是鹹鮮帶酸甜的小荔枝味;宮保類菜肴是鹹、鮮、甜、酸的味表現比較適度就稱荔枝味(有的稱中荔枝味);鍋巴菜肴類是鹹、鮮、甜、酸的味表現都比較強,就稱大荔枝味。這三類菜肴的荔枝味的調製就是在鹹、鮮、甜、酸調料的用量上的增減區別。

(二)範例與解析

菜肴名稱:金沙翠玉珠

主料:鮮豌豆250克

調料:鹽3克,白糖1克,鹹蛋黃50克,鮮湯300克,水澱粉25克,食用油20克

做法:

①將豌豆洗淨,把鹹蛋黃用刀壓碎成蓉,待用。

②鍋內置火上放入食用油、鹹蛋黃蓉炒香加鮮湯、鹽、白糖燒沸,放入豌豆煮熟,用水澱粉勾芡,裝碗成菜。

以上的調料和烹製方法,烹製出的“金沙翠玉珠”就是鹹鮮味,因加少量的白糖是對鹹蛋黃起到增味作用,而不表現甜味;如果我們將白糖的量改為5克,烹製出的“金沙翠玉珠”就是鹹甜味,白糖在菜肴中就要表現出甜味;如果我們將白糖的量改為10克,鹽的量降低為1克,烹製出的“金沙翠玉珠”就是甜鹹味。由此可見,白糖在菜肴中是決定味型變化的主要因素,在表現較強的甜味時,鹽的用量就需減少,降低鹹味。

二、同一味型中增減調料

(一)方法

菜肴製作中,增減調料是味型變化可以創新出更多、更好的菜肴。冷菜中的“蒜泥味”,減去蒜泥,就成了“紅油味”;“紅油味”中再加芝麻醬就成了“紅油麻醬味”;如果在“椒麻味”裏另加入辣椒油或白醋、芥末調料這又是一類新的複合味。

(二)範例與解析

菜肴名稱:蒜椒魚皮

主料:水發魚皮150克

調料:鹽3克,大蒜15克,蔥葉15克,花椒1克,味精2克,冷鮮湯60克,麻油5克,食用油15克

做法:

①魚皮洗滌幹淨,改刀成長10厘米、寬3厘米的條。大蒜加工成蓉,蔥葉與花椒加工成蓉(稱椒麻糊),將兩種蓉裝入調味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