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驗六 水貂皮油鞣工藝(1 / 2)

1.實驗目的

①通過水貂皮鞣製工藝,掌握油鞣毛皮的一般工藝和操作方法。

②了解油鞣的特點。

③了解水貂皮的特點。

④初步領會擴展油鞣工藝的應用範圍及注意事項。

2.工藝要點

水貂皮是珍貴的高檔毛皮,是國際裘皮市場三大支柱產品(水貂、狐狸、波斯羔)之首,素有“裘皮之王”的美稱。它具有的特點是:針毛光亮、靈活,均勻平齊;絨毛稠密細軟,色澤光潤;皮板細韌緊實;保暖性極佳。

水貂油鞣技術是毛皮最先進、最高檔的技術。它具有工藝先進,控製嚴格,工序繁多,設備和化工材料領先,產品質量優秀等特點。

油鞣要點:

①油鞣劑中必須含有不飽和的脂肪酸,以含高碘值(140~160)和低酸值(≤15)的海產動物油為最好。目前以複合型的踢皮油為主打油鞣劑產品。例如有勞恩斯坦公司的水貂油WL,司馬公司的踢皮油N11,國產有泛博公司的威斯踢皮油 TP以及德美公司的DTFUR-3Q66等。

②空氣是油鞣製所必需的。油脂經過氧化後成為具有鞣性的物質。如果將油鞣劑放在氮氣中進行,則毫無鞣製效果。過分氧化也不利於鞣製。

③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很重要。當相對濕度為零時,鞣製幾乎停頓;為100%時,海產動物油鞣製15天,皮吸收油量達7.3%,收縮溫度增加15℃。這表明濕度有利於鞣製,而且必不可少。

④pH對油鞣無明顯影響,適用範圍 2~9.5,但以7~7.5為最好。

⑤油鞣溫度不得超過42℃,因為油鞣是一個放熱過程,溫度超過42℃,皮板有收縮危險。

⑥皮的收縮溫度隨鞣製時間延長而提高,大約鞣製15天收縮溫度達到最高。為了縮短時間,可加金屬鹽催化劑(Co、Mn)和濕熱空氣及踢皮作用可縮短鞣製時間。水貂油鞣時間 24~48h。

⑦鞣製完成後要用幹洗機進行恰當的幹洗。

⑧強化機械作用。在油鞣中加入伸寬、拉長、削勻、踢皮和多次油鞣等工序,效果良好。

3.工藝方案

工藝流程:

選皮→浸水→伸寬、削勻→脫脂→浸酸→鞣製→削勻、轉木糠→幹燥→油鞣→踢皮→轉鼓油鞣→幹洗→拉繩、伸寬→踢白→伸寬、削勻、拉長→轉脫脂劑(皮板)→轉脫脂劑(毛被)→轉除靜電劑→整理→檢驗、入庫

①選皮:將符合產品要求的水貂原料皮選出組成生產批,編號。並開始進行記錄。

②浸水:液比20(幹皮質量計,以下同) ,溫度25℃,食鹽20g/L,脫脂劑[哲朗(Gelon)KKS]1.0 g/L或餐洗劑 3 mL/L,助劑[艾塔桑(Atesan)LPW]1.5 g/L,劃槽(3~10L)1台,時間過夜。

按工藝要求調好水溫及液比,加入食鹽、脫脂劑和助劑,劃動均勻,邊劃動邊投皮,劃20min,以後間歇劃動,過夜,次日出皮,離心甩水。

③伸寬、削勻:將皮板翻向外,在伸寬機上進行伸寬,要求將皮板伸寬、特別是頭頸部,要將纖維伸開,但不得伸破。然後在削勻機上削勻,要求削勻而不傷毛根。

注意:如果有浸水不良的皮張,則要在伸寬後,轉舊木糠,用量:6張/kg濕木糠,加幹滾脫脂劑(Cutafix)LGF 4L/100kg木糠,轉40min,甩籠20min;削勻。

④脫脂:溫度30℃,脫脂劑[哲朗(Gelon)KKS]1.0g/L,食鹽20g/L,碳酸鈉0.5g/L,時間1~3h。

按工藝要求調好劃槽中的水溫及液比,在劃槽中加入食鹽、脫脂劑,碳酸鈉,劃動均勻,邊劃動邊投皮,劃20min,以後間歇劃動,屆時出皮,離心甩水。

⑤浸酸:溫度30℃,食鹽50g/L,甲酸(85%)5mL/L,乙醇酸(57%) 5mL/L,加脂劑[愛斯卡丹(Eskatan)GLS]3.0mL/L,鋁鞣劑[坦納(Tannit)AGS]3g/L或銨明礬 20 g/L,時間過夜。

按工藝要求調好劃槽中的水溫及液比,加入食鹽,劃動10min,邊劃動邊投皮,投完皮加甲酸、乙醇酸,劃動30min,加加脂劑,劃動30 min,加鋁鞣劑或銨明礬,劃動30min,以後間歇劃動,過夜,次日晨劃動10min,pH 2.8,離心甩水。

⑥鋁鞣製:溫度35℃,食鹽40g/L,甲酸(85%)0.5mL/L,鋁鞣劑[坦納(Tannit)AGS]10~12g/L,或銨明礬40g/L,碳酸鈉0.5g/L,加脂劑 愛斯卡丹(Eskatan) GLS 3.0mL/L,時間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