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室的地毯上堆滿了各種元器件,看來沒有哪張桌子擺得下,於脆就在地毯上焊接安裝。夏日的夜晚,炎熱難熬,再加上電烙鐵的烘烤,他們渾身都被汗水浸透了。為此他們準備了大量的的奶油蘇打水,一麵焊接,一麵喝,這樣既能解渴,又能充饑。
經過十幾天夜以繼日的奮鬥,計算機終於試製出來了,為此他們兩人都掉了好幾磅肉。該給這台計算機起個什麼名字呢?這台計算機可是汗水泡出來的啊!補充這些汗水的是一瓶又一瓶的奶油蘇打水,就叫“奶油蘇打水計算機”吧。
為了讓外界也知道他們的成果,他倆給當地的報社打了電話,並把“奶油蘇打水”計算機的功能“吹噓”了一番。不久,來了一位記者和一位攝影師,他們正在尋找天才少年創造發明的題材呢!記者粗略地端詳了一下散裝在地毯上的計算機,幾個大部件之間橫七豎八地連著導線,不禁皺起了眉頭。
“能操作一下嗎?”記者問。“行!”沃茲挺有信心地回答,隨即插上電源,打開了開關。
忽然,一縷青煙從電源部分冒出。緊接著,主機裏火光一閃,一股刺鼻的焦臭味衝了出來,迅即彌漫了整個房間。不好,短路了!沃茲連忙拔掉電源插頭。火勢雖然沒有蔓延開來,可“奶油蘇打水”計算機卻成了一堆破爛。
可能是誰在無意之中碰亂了線,造成了短路。看來,它太“弱不禁風”了,以致險些釀成一場大禍。記者搖了搖頭,失望地走了。
一把火將沃茲一舉成名的希望燒成灰燼,雖然試驗沒有最後成功,可這期間沃茲通過費爾南德茲的介紹,結識了一個新朋友——電子愛好者史蒂夫·普·喬布斯。在矽穀,許多年輕學生都對電子製作感興趣。喬布斯後來與沃茲搭檔,共同創建了蘋果電腦公司。喬布斯粗看起來並不起眼:瘦長的身材,蓬亂的長發披到肩下,比沃茲小5歲,父母都屬藍領階層(體力勞動者)。可這兩位“史蒂夫”一見如故,後來成了莫逆之交。
喬布斯也是一個聰明、頑皮,在生活上不拘小節的人,與沃茲正好氣味相投。教他的希爾老師為了幫助他“改邪歸正”,給他單獨布置了大量的作業,同時還給予物質刺激——每完成一次作業,獎勵5美元。為了培養他健康的愛好,這位女教師還送他一套攝影器材。那一年喬布斯又對電子學產生了興趣,一旦選定目標,他就鑽了進去,不達目標不罷休。與沃茲相比,他的電子技術顯然遜色得多,不過他有兩個沃茲不具備的長處:第一,口才極佳,能說得別人口服心服;第二是有魄力,敢闖。有一次,他在製作一種頻率計數器時,僅因缺少一個零件,就直接給著名的惠普公司創始人之一休利特先生打電話,請求幫助,休利特先生最後居然被他說通了。沃茲與喬布斯合作,互相取長補短,這是他們後來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沃茲修完大學學業,就進入惠普公司工作。惠普公司是在矽穀最早發展起來的一家舉世聞名的大公司,產品有上至大型計算機的主機,下至袖珍電子計算器的各類電子產品。沃茲初進惠普公司,真是如魚得水一般。
惠普公司的高級工程師有一天接到了一份新型計算機設計報告,這是本公司一名年輕的雇員呈上的。他們對此作了認真研究,認為設計雖然比較新穎,造價也低,但這不是本公司的傳統產品,而且設計者是一個無名小輩,於是決定拒絕采納。
這個設計者就是沃茲,他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歸。他漸漸意識到惠普公司不是他發揮才能的理想之地,開始把精力花到業餘活動上去了。
他的業餘活動是什麼呢?原來,在矽穀這樣一個電子技術王國裏,喜愛擺弄各類電子製作的青少年非常多,他們自發組織了一個稱為“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團體,實際上是個自製計算機的俱樂部,計算機迷們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換經驗、技術和其他信息。為什麼起這麼個怪名字?可能是這些青年人認為自己動手研製計算機與18世紀的家釀私酒同樣有趣吧。在這個所謂的“家釀俱樂部”裏,他們可以不受老板、經理們的約束,自由自在地發揮想象,搞各種別出心裁的設計。他們的願望不是賺錢,而是“露一手”,顯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一言以蔽之,是為了“玩”。可不能小看這個俱樂部,它可是個“藏龍臥虎”之地,其中身手不凡的人才可多呢!沃茲、喬布斯和費爾南德茲等人都是該俱樂部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