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塞爾在“太空大戰”中模仿《大戰火星人》的情節,利用電腦的繪圖功能,在顯示屏上用大大小小的閃動光點模擬星星,用大塊的密集亮點模擬星雲,移動的亮點模擬流星——凡是太空中有的,他都盡量想到。

電子遊戲中的主要道具——外星人的飛船,該是什麼樣子呢?拉塞爾挖空心思在屏幕上繪成盤碟形狀。光有飛船不行,還得讓它動起來,會飛,他利用電腦中的隨機數編寫飛船運動程序。這些飛船中應該有一艘讓遊戲者控製,於是他又編了由鍵盤控製飛船運動的程序。

“我方”飛船可以通過鍵盤控製,隨心所欲地向任意方向運動。“敵方”

飛船可利用事先設計好的“分析”、“判斷”能力,反過來與“我方”飛船較量。雙方飛船都有火力配備,能夠發射火箭攻擊對方,玩起來妙趣橫生。

拉塞爾的“太空大戰”雖然很有趣,但與後來的電子遊戲相比,隻能算是屬於初級階段。“太空大戰”節目是在較昂貴的小型計算機上進行的,它在大學裏傳播得很快,但不能在社會上大範圍推廣。

對電子遊戲作出重大改進的是美國青年發明家諾蘭·布什內爾。20世紀60年代初,他還在美國鹽湖城猶他大學讀書時,就常去計算機房玩“太空大戰”。

布什內爾發覺這玩藝既新鮮又容易使人上癮,有商業開發價值。最好設計成售價較低廉的專用機,在機器上再開個槽孔,隻有投入硬幣後才能玩一定時間。

投幣式遊戲機過去也有,不過都屬於機械型或簡易電路結構,要把投幣裝置與電子遊戲結合起來,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種投幣式電子遊戲機,就是目前遍布大街小巷的營業性電子遊戲機,俗稱街頭遊戲機,簡稱“街機”。

它是在1971年由布什內爾發明的。

在街機的熒屏上,常常不停地閃爍著PLEASEINSERTCOIN(請插入硬幣)一類的字幕。當你將硬幣式籌碼插入小槽孔以後,一場精彩的電子遊戲就此開始了。

大學畢業後,布什內爾到矽穀一家電子公司工作,這家公司主要生產錄音設備和磁帶。矽穀是美國高技術產業的搖籃,布什內爾看到那裏的人們工作勤奮,許多年輕人都有創造發明,也不甘心落後,等待時機爭取做出一番成績。

1971年初,布什內爾聽說有人發明了微處理器,心裏非常高興,預感到創業的機遇已經來臨。借助微處理器技術,有望製成帶硬幣槽孔的計算機遊戲機。他抑製不住內心的興奮,白天為安派克斯公司效力,晚上便在自己狹小的居屋內苦苦構思。

沒有工作室怎麼辦呢?布什內爾買來一隻雙層鐵床,放在大女兒的臥室,兩個年幼的女兒分別睡上下鋪,騰出小女兒的臥室當工作室。就在這個簡陋的工作室裏,他將霍夫發明的微處理器作為主要部件,再添上一些中小規模的集成電路,配上19英寸的電視屏幕,終於製成了一台裝有投幣槽孔的遊戲機,可以玩一種“計算機宇宙”的電子遊戲節目了。

第一台有投幣裝置的街機研製成功後,是否如預期那樣具有商業價值,還要經受實踐的檢驗。“計算機宇宙”遊戲雖然受到布什內爾及其工程師朋友們的歡迎,可是外麵那些文化層次較低的人覺得操作太複雜,因此不太成功。布什內爾沒有灰心,又重新設計出一個簡便易玩的節目——“PONG(乓)”。

其內容和美國人民喜愛的網球比賽差不多,PONG(乓)——一記清脆的擊球聲惟妙惟肖,遊戲者的心弦也隨之被打動了。

這台街機被安放在一家小酒館內。兩天後,布什內爾接到電話,說是遊戲機壞了。實際上,街機沒有壞,而是槽孔下的錢盒裏裝滿了25美分一枚的硬幣。布什內爾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高舉雙手成“V”字形狀,成功了!街機完全達到了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