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新奇的飛禽故事(4)(2 / 3)

黑頸鶴在分類學上位於脊椎動物,鳥綱,鶴形目,鶴科。

黑頸鶴為大型涉禽,是我國特有的珍貴鶴類,又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鶴類。

黑頸鶴是世界15種鶴中最後被人類發現的。那是1876年在我國的青海湖,被一位探險家發現的。

說它是大型鶴,是因為它身高120~140厘米,體長約120厘米,翅闊而強大,翅長約57厘米,體重6~8公斤。

黑頸鶴體羽大部分灰白色,且發亮。有時背部偶有黑色或灰色的羽毛,頭頂部裸露無羽的地方為朱紅色,頭、頸、尾、初級和次級飛羽均為黑色。蠟黃色的長喙直而稍稍偏扁。一對黑色的長腳,好像穿上一雙黑色的高筒襪。因為它的頸部油黑發亮,故名為黑頸鶴。

黑頸鶴棲息於海拔3000~5000米高的高原上,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鶴。它主要生活在高山草甸、高原湖泊區以及沼澤和蘆葦沼澤地區。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黑頸鶴群陸續由越冬地區西藏的東南部、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的西部遷徙,到青海省、西藏南部和四川北部的繁殖區進行繁殖。這時,這裏的水生動植物為黑頸鶴提供了豐富、充足的食物來源。這樣的生活環境為黑頸鶴進入繁殖期創造了良好的生活條件。

進入繁殖期的鶴成對生活,它們在紛紛把幼鶴趕走之後,就開始築巢。一般5月份產卵,每窩產卵兩枚,卵呈綠灰色或橄欖灰色,其間散布著紅褐色的斑點。雌雄鶴輪流趴窩孵卵,孵化期為31~33天。6月中間雛鳥出殼,雛鳥體重平均128克,棕色絨毛,紅色的喙。雛鳥之間不團結,經常打架,最終的結果是一方死亡。親鳥對雛鳥非常疼愛,耐心地照料和護理。親鳥到處捕捉一些小動物,比如小昆蟲、螞蟻、蜂、蠅等喂給雛鳥吃。親鳥不管外出覓食距離有多遠,也總是把捉到的小動物叼回來,喂給雛鳥吃。雛鳥3~5年性成熟,一般能活50多年。黑頸鶴在趴窩孵卵期非常盡職盡責,不管天氣如何變化,它們都趴在窩裏一動不動,任憑風吹雨打,以保持窩裏的溫度。

黑頸鶴對於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它們的不同鳴叫聲,預示著不同的氣候。人們根據清晨時它的鳴聲,就可以預先知道這一天的氣象是陰還是晴,所以它還有一美稱——“神鳥”。有時,在黑頸鶴的繁殖期,氣候發生變化,有汛情,它能將繁殖期提前1個月,在汛期到來之前把幼鶴帶到安全地帶。到了8月,親鶴帶領幼鶴開始練習飛行。到了秋天,9~10月黑頸鶴帶著自己的孩子,排成一定的隊形,有“人”字形,有“V”字形,還有“一”字形,飛到遙遠的南方去過冬。

黑頸鶴是文獻上記載最晚的一種鶴。由於人們發現黑頸鶴的時間太晚,對它的生活習性和繁殖特點等還不十分清楚。黑頸鶴的生活環境嚴酷,它們反抗天敵、保護幼雛的能力不強,幼雛的死亡率很高,種群的數量得不到發展。每年9~10月份黑頸鶴們南遷的時候,幼鶴的數量少得可憐。黑頸鶴目前野生的種群數量很稀少,是世界罕見的珍禽。國際鳥類紅皮書和瀕危物種公約都把它列為急需挽救的瀕危物種。我國將它列為一級保護動物。1984年在雲南省的納帕海建立了黑頸鶴的自然保護區,麵積達20.7平方公裏。1987年6月26日,北京動物園人工授精,繁殖黑頸鶴成功,而且打破了每窩產卵兩枚的紀錄,使一隻雌鶴產下了7枚卵。這一科研成果,為增加黑頸鶴的種群數量,做出了震動世界的貢獻。

珍貴的丹頂鶴

丹頂鶴在分類學上位於脊椎動物,鳥綱,鶴形目,鶴科。

丹頂鶴為大型涉禽之一。為世界著名的珍貴鳥類。丹頂鶴身體高大,直立時1.5米左右,體長1.4~1.5米,體重10~12公斤,雌鶴略小一些。名為丹頂鶴是由於它頭頂皮膚裸露無羽,且突出,呈朱紅色而得此名。黑頸鶴頭頂的朱紅色就沒有丹頂鶴的顯紅,也沒有那麼突出、那麼大。丹頂鶴的頭上,有一長長的喙,呈淡灰綠色。全身體羽大都呈雪白的顏色,隻有它的麵頰、喉和大部分的頸部為黑色,此外兩翅的飛羽不僅黑而且發亮。翅羽收羽時覆蓋在白色的短尾上麵,有人誤以為丹頂鶴的尾羽為黑色,其實不然。知情的人把丹頂鶴的體表顏色描寫為“白尾、黑瓴、丹頂、綠喙”,這才是正確的說法。它還有兩條呈鑽黑色的長可及尺的纖細的雙腿。這就使得它的身材顯得亭亭玉立,身姿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