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頂鶴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邊的淺水中,蘆葦蕩的沼澤地區,或水草繁茂的有水濕地。通常棲息地有較高的蘆葦等挺水植物以利於隱蔽。
丹頂鶴邁著纖細的長腿,在淺水中漫步,這是在尋找食物。它們一般吃魚、蝦、昆蟲類、蛙類等動物性食物,有時它們也吃禾本科植物的根、莖、葉、嫩芽等,所以丹頂鶴屬於雜食性動物,它的食性麵廣,飼養起來也較為容易。
丹頂鶴喜群體生活,往往以家族的方式3~4隻一起涉水、覓食等,它們也成雙成對地一起活動。
春天來了,丹頂鶴們帶著幼鶴飛回繁殖地區。在進入交配期之前,雄鶴將它們家庭中的幼鶴趕走。一般不是很容易就將幼鶴趕走的,要幾次三番地下狠心把幼鶴強行趕走。被趕走的幼鶴開始單獨行動,到後來它們互相之間就聚到了一起,形成幼鶴的群集體離開了它們的親鶴。
丹頂鶴一夫一妻製,若一方死亡,另一方會悲痛欲絕,發出淒慘的叫聲。丹頂鶴在交配期間,雌雄鶴翩翩起舞,並發出高昂的鳴叫聲,因為雌鶴叫聲比雄鶴稍低一點,所以聽起來,就好像是“二重唱”似的。在雌鶴產卵前的幾個小時,雌雄鶴共同築巢,它們的巢穴很簡陋,一般用水生植物的莖、葉、花序及幹枯的蘆葦、苔草等築起巢來。巢穴一般築在近水的有較高植物作屏障的地方或築在蘆葦叢的深處,總之是人和大型獸類很難到達的地方。巢的形狀像一個大圓盤。
雌鶴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產卵,年產一窩,一般每窩產兩枚,偶爾3枚。卵較大,有250~300克重,卵殼厚實,堅硬,呈淡灰褐色。卵的表麵布滿棕色斑塊。如果卵被破壞,它們還有補充產卵的習性。雌雄鶴輪流孵卵,夜間孵卵任務大多由雌鳥完成。在孵卵期間,親鶴大約1個小時左右用喙翻動卵一次,進行涼卵,涼卵時間約為1~2分鍾,新鶴還能根據天氣溫度的高低,來決定涼卵的次數和涼卵的時間。經過31~33天,雛鶴出殼。出殼前,雛鶴在卵內,先用喙將卵殼啄出一個小洞,並逐漸擴大洞口,此時親鶴在旁邊焦急地等待雛鶴出殼,大約經過25~26小時,雛鳥才艱難地破殼而出。當雛鳥破殼而出時,親鳥展翅起舞視雛鳥為寶貝,不離左右,總是在雛鳥周圍保護著它。新出殼的雛鳥體重約150克,全身羽毛呈黃色,背中線顏色較深,腹部顏色較淺,出殼即睜開眼睛,2~3小時後即能站立,1天以後就能進食。
雛鳥為早成鳥,可以自己蹣跚走路,但還是離不開親鳥,不久以後,雛鳥即能跟隨親鳥在淺水處涉水覓食,主要吃小魚、昆蟲、蝌蚪和各種植物的嫩牙。幼鶴還能學著親鶴的樣子,跳躍、展翅、梳理羽毛等。幼鶴發育很快。從9月下旬開始到11月初,幼鳥隨親鳥陸續南飛越冬。幼鶴長到4~6歲性成熟,壽命一般50~60年,有的能活80年。
雌、雄丹頂鶴的外形基本相同,分辨不出有什麼不同,隻是雌鶴的體羽稍暗淺一些,不如雄鶴的羽毛華麗。人們發現雌雄鶴的叫聲和習慣動作不同,雄鶴叫的時候把頸高高豎起,頭向後傾,喙直衝藍天,雙翅高舉,但不全展開,並且發出連續的單音,而雌鶴叫的時候將喙水平方向伸向前方,雙翅不高舉,發出間斷的雙音節,聲音沒有雄鶴洪亮。盡管雌鶴叫聲洪亮程度稍遜雄鶴,但它們的叫聲都稱得上是引頸高鳴。聲音洪亮之程度,可遠及兩公裏之外。人們以鶴的叫聲和行為來區分雌雄鶴。
丹頂鶴為典型的候鳥。據調查,東北的鬆嫩平原以東至黑龍江下遊、烏蘇裏江流域的低地沼澤為我國丹頂鶴的繁殖區。我國在東北的紮龍地區建立了以丹頂鶴為主的第一個水禽綜合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由於飼養人員的精心管理,野生的丹頂鶴已不南飛越冬,反而定居下來了。後來我國又陸續在吉林省建立了向海自然保護區、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在遼寧省建立了雙台子河口自然保護區,在安徽省建立了升金湖自然保護區。丹頂鶴為世界珍禽,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