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37 般若心法(1 / 2)

背完心法口訣後,方臘拿起了另外一本書籍,隻見封麵上寫著“桃穀筆記”四個字。方臘翻閱之後,發現此書分為九章,分別是兵法、醫術、藥學、礦產、茶道、相學、武林、時局、雜事,記載這些年來周侗在兵法、醫術等方麵的見解心得、見聞感受,內容之翔實,涉獵之廣泛,令方臘再次為周侗的淵博知識而欽佩。

翻完兩本書,方臘拿起了那兩個藥瓶,瓶上分別寫著是“茯苓首烏丸”和“生肌散”。從《桃穀筆記》中,方臘知道這兩味藥都非同一般,煉製時所需藥材極多,其中還有十幾味珍稀藥材,故極難煉製成功。

茯苓首烏丸有起死回生的神效,體質虛弱之人,隻服一丸便可立見功效;武林高手服下一丸,則可抵五年功力。生肌散為傷藥之首,不管多深的傷口,撒上它,出血立止,十二個時辰之內,傷口愈合,可謂神奇之極。周侗舍得把這兩味藥送給方臘,足見他對方臘之器重。

方臘最後拿起那張羊皮紙,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副繪製精細的地圖展現在了他眼前,地圖上方寫著一行字“兩浙路、江南東路之圖詳――桃穀老人繕製”。

方臘細細地辨別著地圖上繪製的內容,越看越是激動。這副地圖詳細地描繪了北宋兩浙路和江南東路的整體地形地貌,每座城鎮、每個村落都標記了出來,官道小路、河流小溪、山川丘陵也均有標注。

最為可貴的是,在地圖有許多醒目的赫紅色標記,標記旁用小楷寫著“產鹽”、“多藥草”、“藏有銅礦”等字眼。顯然周侗在桃穀島隱居的時侯,踏遍萬水千山,走遍江南之地,將一路上見到的城鎮、村落、物產資源,悉數繪入了這副地圖之中。

這副地圖對方臘來說,無疑是一件至寶。要知道古代的交通遠沒有現代這麼發達,基本都是徒步行走,或以馬匹做為代步工具,要繪製這樣一副方圓千裏、內容詳盡的地圖,沒有十幾年的功夫根本是不可能的。

方臘初入大宋朝,最大的困惑就是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不知道這千年前的江南有什麼城鎮,不知道這千年前的江南有物產資源……

這副地圖如一盞明燈,使方臘對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方臘仔仔細細地研究著這副地圖,花了一個時辰,終於對兩浙路、江南東路的地理位置、城鎮布局等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北宋的行政機構分為州(包括府、軍)、縣兩級。宋太宗趙匡胤建國以後,又把全國分為若幹路,每路都管轄數量不等的州、府、軍。此時的宋朝共有二十三路,其中最繁華的兩路就是地處江南的兩浙路和江南東路。

兩浙路下轄包括十四個州二軍,分別是蘇州、常州、潤州、杭州、湖州、秀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睦州、溫州、處州、江陰軍、順安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全境及福建省北部。

江南東路下轄一府七州二軍,分別是江寧府、宣州、徽州、江州、池州、饒州、信州、太平州、南康軍、廣德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江蘇省中部、安徽省東部。

最令方臘驚喜的是,在地圖上他赫然發現離清水村約五十裏外的山區有一片野生的鳩坑毛尖茶樹。這鳩坑毛尖以其水蒸之,色香味具臻妙境,是北宋的皇家貢品之一。因這茶樹極為稀少,且僅在春、秋兩季發芽,產量極少,尤以清明時節的嫩芽最為珍貴,在市場往往千金難求。這片野生鳩坑毛尖茶樹,對於現在的方臘來說,無疑就是一棵搖錢樹,對方臘的賺錢計劃有著莫大的幫助。

方臘將書、藥瓶、地圖、金錠重新放入包袱中,在屋內妥善藏好,然後遙向桃穀島方向拜了三拜,心裏默默念道:“前輩,方臘一定不忘記您的諄諄教誨,等我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之後,在中華民族麵臨危境的時侯,方臘定當挺身而出,解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

自從有了周侗所贈的《武學總集》後,方臘每日午後或晚上,便將自己的一幫兄弟聚集到村外破廟處,按照各人品性的不同,將三門內家心法分別傳授與眾人。

方貌、魯安、小白潘慶、小蟲金節四人性格沉穩,方臘便將天鷹回翔心法傳授與四人。

蝦米應明、李韶、杜敬臣三人生性活潑,都是耐不住性子的人,方臘便將華山落雁心法傳授與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