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為什麼說雷電也能為人類造福(1 / 1)

在人們的心目中,一般都認為雷電擊毀房屋、電線、通訊設備、電氣設備,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然而,隨著人們對自然界中雷電現象的不斷認識,現在確有必要對雷電的功過進行重新評價。雷電也能為人類造福雷電是帶正電荷的陽離子氣團和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氣團,在高空相撞時產生的劇烈放電現象。在這強烈放電之際,由於空氣電離化,伴隨著產生大量的臭氧。臭氧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護傘,因為臭氧可以吸收掉大部分強烈的宇宙射線,使地球表麵免遭過度紫外線的危害。

如果臭氧量減少,來自宇宙的強烈紫外線直達地麵,那麼地球上生物將會被強烈的紫外線灼傷而無法生存。而產生臭氧和不斷地補充來維持臭氧量平衡的正是雷電。

大家知道,氮肥是農作物必需的肥料。在空氣中雖然有80%是氮氣,但卻無法直接為農作物所利用。然而,在雷電發生時,可以電離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並化合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經高空水滴溶解,成為亞硝酸和硝酸落到地麵,這就等於給土壤中施了一次氮肥。

據測算,每年因雷雨落到地麵的氮素約有4億噸。真可謂“雷鳴一聲,氮肥萬噸”啊!

另外,雷電還構成了地麵和高空之間的電位差。美國的植物學研究,地球表麵與高空的電位差愈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愈強烈,尤其在雷電後的一兩天內,植物的生長和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如果在植物的整個生長期內有五六次雷雨,作物的成熟期將可提前4—7天。

更有趣的是雷雨後的晴天,陽光穿透雲層的能力特別強,陽光中的紅色較多,而植物對這種紅光波特別敏感,從而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還有,霹靂的雷響是一種巨大的聲波,它可以震鬆土壤,促進土壤中有機肥料的分解而便於農作物吸收。所以,曆來就有“春雷一響萬物複蘇”之說。雷聲可震醒萬物,也可使空氣中的一些細菌和微生物在振蕩的空氣中和轟鳴聲中喪生。因此,雷雨過後的空氣特別潔淨,大大減少了流行病的發生。目前,國外一些衛生防疫專家,還提出了利用雷電的威力,在空氣中噴灑防疫劑,以減少和控製疫病的流行,稱為雷電大氣防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