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海洋浮標為什麼能成為卓越的氣象哨(1 / 1)

隨著港口建設和海洋運輸業的發展,一種新型的海洋無線電遙測裝置——“海洋浮標”應運而生。

海洋浮標是一種漂浮於海麵的無線電遙測係統。海麵上的太陽輻射、大氣溫度、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以及波浪、水壓、海潮的流速、流向等水文要素,都可以通過浮標上的傳感器,用無線電信號發向位於海岸的觀測站。其數值由站上的電子計算機直接處理顯示。

海洋浮標可根據實際需要,按一定間距在海上施放,組成浮標站網。其類型有係留和漂流兩種。為了保證浮標在海上不致扭纏、漂失和減少浮標內儀器的水平運動,延長其工作壽命,近年來,國外已由單索係留發展為多索係留。由於浮標技術經濟可靠,日本已把在本國周圍設置浮標觀測網,作為一項迫切任務。

我國在這方麵的科學技術有較快的進展。1979年10月,我國研製成第一個全自動數字傳輸式海洋水文氣象浮標,並在海南島東部海域投放使用。

這個被命名為“南海一號”的大型浮標,呈圓形,高14米,直徑6米,重12噸多,浮標內裝有兩台無線電發報機,一台接收機,並配備了流速、流向、水溫、氣溫、海水鹽度、波高、風向、瞬時最大風速、浮標方位等12種傳感器。

該浮標距海岸觀測站約500公裏。其數字通訊傳輸係統由時間程序自動控製。為獲得惡劣天氣時的水文氣象要素,當海上風速超過八級時,其測量次數由每晝夜8次自動增加為24次。

浮標采用了鎖相技術,其同步性能、轉換精度及防幹擾能力等,都有一定保證。岸站設置的數據自動收集係統,可隨時將接收的數碼信號轉換為具體氣象水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