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鳥為什麼會撲向柴汀卡村的燈火(1 / 1)

自古以來,人們望著定時遷飛的鳥群,就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鳥兒為什麼能從千裏之外返回故鄉而不迷失方向?

開始,人們根據家鴿能借助地形、地物,可以返回鴿舍的事例,提出了鳥類視覺定向的說法。一些鳥類如家燕就是這樣。可是,對最著名的遷飛鳥——北極燕鷗,就不能這樣說了。在每年營巢北極而在南極越冬,飛行距離長達4萬公裏,其間海天一色,尋找熟悉的地形、地物是非常困難的。顯然,長距離遷飛的鳥類不迷路,一定有更精確、更敏捷的定向方法。

其後,實驗證實,鳥類能根據太陽的位置變化為自己定向,並且其體內有一種能夠計算太陽移位的生物鍾。這也就是說鳥類有時間感覺。但是,大多數遷飛的鳥類能在夜間正常地飛行,且白天在陰暗的條件下也不迷路。這就說明,鳥類必定還有其他的定向手段。實驗又證明,鳥類可以以星座定位,它們具備自己的生物鍾校正星座四季變化的能力,從而準確地確定前進的方向。但是,陰天或是在沒有太陽、星座的時候,鳥兒又如何定向呢?有人把銅棒和磁棒分別帶在鴿子身上放飛,發現在晴天時,兩組鴿子都能順利返回。但在陰天卻隻有帶銅棒的能返回,而帶磁棒的失去了定向的能力,從而說明了地磁定向是鳥兒非常可靠的導航係統。

在印度東北部的柴汀卡村,每年八九月,在無月的夜晚,成群的鳥會在迷亂中掉落在燈火周圍,為村民所取食,久而久之,這裏便成為著名的“柴汀卡村亡魂穀”。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印度鳥類專家森周達博士認為,柴汀卡村怪事的謎底在於當地的磁場作用。理由是,附近蘊藏著較為豐富的磁性礦物,八九月磁力活動較為強烈,當棲息的鳥受到磁力的幹擾,體內“指南針”就會被搞亂,因而不安地飛起,在昏眩中看到村內的燈火,於是便撲過去而碰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