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美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從那時起到現在,短短的100多年,電光源已發展為芸芸眾生的大家族:白熾燈,鹵鎢燈,熒光燈,高、低壓鈉燈,高、低壓汞燈,金屬鹵化物燈,氙燈等等,不一而足。電光源的品種雖然繁多,但是按其發光原理分類,不外乎兩大類,即熱輻射電光源和氣體放電光源。
白熾燈就屬於熱輻射電光源。這類電光源依靠電能把鎢絲加熱至高溫白熾狀態而發光。光鎢絲的溫度達2000度以上,就會發出可見光,除了可見光還有紅外光和紫外光。當鎢絲的溫度降低時,可見光減少,紅外光增多;當溫度升高時,可見光增多,紅外光減少。
白熾燈的最大優點是成本低,使用方便,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室內外照明。美中不足的是,在所有的燈中,白熾燈的發光效率最低,所謂發光效率就是燈發射光通量與供給它的電功率的百分比。這是因為鎢絲的溫度過高,鎢會蒸發,揮發的鎢原子不能回到鎢絲上,所以它的工作溫度提不高,發光效率也就不能提高。
鹵鎢燈的燈泡裏充以鹵素化合物,鹵素化合物能使揮發的鎢原子重新回到鎢絲上,這就是美國人弗裏德裏奇在1959年提出的鹵鎢循環原理。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鎢蒸發問題,提高了鎢絲的溫度,從而不僅提高了發光效率,使之能做成大功率的燈,而且還延長了燈的壽命。
鹵鎢燈被廣泛應用於電影、電視及舞台照明上,並做為光學儀器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