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立體物體或景物,一旦畫在紙上或拍攝成一般照片後,便失去了立體感。盡管人們采用繪製技術和攝影技術使平麵圖像產生立體感,但所顯示出來的立體感仍遠不如實際景物那樣真實。此外,平麵圖像產生的立體感是靠人們的經驗來判斷的,這種憑經驗來判斷也是不可靠的。
人眼之所以能觀察到立體景物,主要是靠雙眼視差效應。因此,要在一個平麵圖上顯示具有立體感的影像,畫麵上必須有兩個有差別的重疊圖像,並使左右眼分別隻看到各自的圖像,才能產生雙眼視差效應。如看立體電影,是通過左右兩台放映機鏡頭前的偏振鏡和觀眾戴的偏振眼鏡來實現雙眼視差的,即左眼隻能看見左邊放映機放的圖像,右眼隻能看見右邊放映機放的圖像。然而這種方法若在一個平麵上顯示立體圖像就不適用了。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補色法顯示立體圖像。這是什麼原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知道什麼叫補色?所謂補色是指兩種色光混合後能得到白光,就稱二者是互補色,如:青和紅、綠和品紅、藍和黃都是互補色。懂得互補色的含義後,可以製作補色平麵圖了,一般選用紅色和青色作補色平麵圖。例如製作補色照片,人們可以用一架照相機,在相同的距離上以某一夾角對景物進行兩次拍照,衝洗後得到兩張彩色底片,然後用紅光(或青光)照射一張彩色底片,並投影在一張彩色相紙上,用青光(或紅光)照射另一張彩色底片,並投影在同一張彩色相紙上,讓兩張底片的像稍作錯位,衝洗後即得到互補色照片。
觀看補色圖片時,需戴補色眼鏡。若是用紅色製作左眼圖像,用青色製作右眼圖像,則觀看時,戴左青、右紅的濾色片眼鏡。此時,右眼隻能看到右眼圖像,而看不見左眼圖像,左眼隻能看見左眼圖像,而看不見右眼圖像。這樣形成雙眼視差,從而產生黑白立體圖像。如果對觀看鏡濾色片的光學性質加以改造,就可製作彩色補色立體圖。這種技術極為簡單、成本低廉。適用於製作各種立體圖片,也可以播放和接收立體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