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我們身邊的生物學(1)(1 / 3)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生物學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的突破性成就,不僅使生物學自身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它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日益廣泛的深刻影響,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生物學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冰箱裏也有細菌

冰箱的發明讓人類遠離了發黴的食物,它可以將溫度降低並保存物品,讓我們在夏天也可以享受新鮮美味的食物,這不能不說是科技帶給人的一種進步。

冰箱裏有細菌

很多朋友認為,冰箱裏是沒有細菌的,因此將食物放在冰箱裏就不會壞掉,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冰箱4~8攝氏度的溫度下,雖然絕大多數的細菌會放慢生長速度,但是有一種叫做“嗜冷菌”的細菌,是可以在0~2攝氏度的環境中繼續生長和繁殖的。還有一種叫做“李斯特氏菌”的細菌,在冰箱裏反而增長它繁殖的速度。如果誤食了被這些細菌汙染的食物後,輕者會引起腹痛、腹瀉、發熱等腸道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敗血症。

冰箱本身並不具備滅菌功能,它隻是在較低的溫度環境下,控製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及抑製酶的催化作用,推遲食物的腐敗變質現象。此外,一些真菌和黴菌也會造成冰箱內食物的交叉汙染和腐敗變質。在冰箱的冷凍層,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左右,一般的細菌都可以被抑製或殺死,從而對存放在冷凍櫃內的食品具有更好的保鮮作用。但冷凍並不等於完全殺菌,仍有一些抗凍能力較強的細菌可以頑強地存活下來。

細菌的適應能力極強,在極度缺氧的環境中、開水中、石油裏都能成為它們棲身的地方。所以冰箱裏,特別是溫度為4~6攝氏度的冰箱冷藏室,就很有可能成為細菌繁衍的場所。尤其是不少錯誤的習慣往往會令冰箱迅速變成“細菌箱”,這不僅起不到保鮮食物的作用,而且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研究表明,如果冰箱溫度高於7攝氏度,情況將更為嚴重,細菌會迅速繁殖。研究人員統計證實,大多數食物中毒發生在家裏,很多原因就是冰箱內食物的變質。

冰箱裏存放的食物也會變質

大腸杆菌或沙門氏菌是一種肉眼看不見並且吃不出味道的病菌,當它們附著在變質食物上時是很難被感覺出來的。如果食用這種變質的食物,輕者會有不適感,重者會導致嚴重的中毒反應。

因此,千萬不要認為把食物放進了冰箱就等於放進了“保險箱”,如果是熟食一定要用保鮮盒存放,或者用保鮮膜包好存放,而且存放的時間也不要過長,一般情況下肉類生鮮食品冷藏時間為1~2天,瓜果、蔬菜為3~5天,雞蛋在冰箱裏最多冷藏15天。綠葉蔬菜冷藏5天後,即使沒變色,最好也不要吃。冷凍櫃內,魚肉存放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月。如果魚或者肉已經發黃,說明脂肪已經被氧化,最好丟棄。

要定期清潔冰箱

科學家們建議,要想殺滅冰箱細菌,最好每兩周或至少每月清空冰箱一次,將過期、壞掉、不宜再存放的食物丟棄,並用冰箱消毒劑徹底消毒清洗。

經常清潔冰箱很重要,由於目前家用冰箱使用頻率過高,所以最好定期對冰箱進行清洗、除菌、消毒。

其次是清洗方法要正確,除了對冰箱內部常規部位進行清洗、消毒外,還應該注重用高效的冰箱專用消毒劑,來對冰箱內部的滴水槽、隔板槽等死角進行噴射消毒。對冰箱內壁、死角噴霧完成後,應該將冰箱門關閉5~10分鍾,讓消毒劑充分殺菌,最後再用抹布抹幹淨。

具體方法:

1.將冰箱內的食物全部取出;

2.冰箱清洗劑對準冰箱各角落,進行直接噴射;

3.關閉冰箱門,作用2分鍾;

4.用冰箱清洗劑清洗拆下的冰箱各部件;

5.打開冰箱門,用百潔布擦拭冰箱各個角落,接著用冰箱消毒劑對準冰箱的各個角落進行殺菌消毒,靜候5分鍾,打開冰箱門,異味消失,細菌被殺滅;

6.透氣1分鍾,冰箱可正常使用。

麵包上的黴菌

發黴的麵包

上個星期,媽媽買來了麵包做早餐,但剩下了一小塊,又忘記吃,一直放到今天早上。我拿出一看,“咦?麵包上為什麼會有些‘黑色小豆豆’呢?”我問媽媽。媽媽說,“麵包發黴了。”

麵包如果過了期,或是發黴,千萬不要去吃,因為黴變的過程中產生的黴菌含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

黴菌的產生

黴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麵包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糖(包括澱粉)、鹽等適合黴菌生長的營養物質,當有黴菌的單個或多個顆粒落到麵包上,就會導致其增生繁殖,形成我們肉眼可見的大菌落。

黴菌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雖然黴菌菌絲體上的任一片段在適宜條件下都能發展成新個體,但在自然界中,黴菌主要依靠產生形形色色的無性或有性孢子進行繁殖。

黴菌的孢子具有小、輕、幹、多,以及形態色澤各異、休眠期長和抗逆性強等特點。每個黴菌個體所產生的孢子數,經常是成千上萬的,有時竟達幾百億、幾千億甚至更多。這些特點有助於黴菌在自然界中隨處散播和繁殖。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