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慧來自何方
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有關人腦研究的最新成果,對已經爭論了一個世紀的問題進行了總結:究竟人的智慧是從哪裏來的呢?
20世紀的100年間,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分成兩派:一派叫做共同派。他們認為:人類總的智慧是整個大腦共同區域的產物,但是不同的人也會在不同方麵有自己的特長。這種觀點在20世紀上半葉占上風。當時科學家們通過一係列的智商測驗發現,有些人在一係列領域一係列科目分數都很高。
另外一派叫做特別派。他們認為人類完成某一種具體任務的時候,需要某一種具體的智慧,他來自大腦當中的某一個具體的區域。這種觀點在20世紀下葉占了上風。目前世界各國的學生教科書裏,大致上采用這種說法。
但是,美國康乃狄克州著名的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和同事們取得了以下共識:如何去檢測人類的能力?不能光是從分析能力來看,而是應該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來分析。而這麼多能力,並不是在人類的頭腦的某一個具體區域產生的,它是人腦各個區共同的結果。而長期以來反映人類智慧的種種測試、包括大學入學考試,大部分片麵強調分析能力,忽略了創新和實踐的技巧,而這些對於21世紀人類的發展來說則是特別重要的。
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們還指出:特別派科學家們依據的是實證法,他們發現:當人們從事某一種具體活動的時候,大腦某一部分特別興奮特別活躍,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就是這一部分產生了具體的智慧。美國科學家們強調說:絕對不能說,大腦的某一部分好像有一根電線那樣接通人類從事某一種具體活動的智慧;尤其是,人們在學習、實踐、創新的過程中,會反過來改造大腦。
在探討人的智慧的來源的同時,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腦細胞是可以“涅”的。他們通過激活實驗鼠大腦皮層深處的幹細胞,成功地使幹細胞發育成腦神經細胞,取代了受損的腦神經細胞。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哺乳動物的腦細胞可自我修複。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傑弗裏.麥克利斯等人的這項新成果,被認為是神經細胞生物學研究中的一個新突破。如果深入了解其中機理並控製這一過程,有可能為治療各種腦損傷疾病找到新途徑。當然這一成果離臨床應用還有較遠的距離。
此前科學界一直認為,哺乳動物的腦部過於複雜,其腦細胞病變、損傷或死亡後是無法自我修複的,因此目前治療腦病主要靠體外培育腦細胞,然後移植到腦部。直至不久前人們還認為,在胎兒期非常活躍的幹細胞,在成年人的腦部已經不存在了。但近來有研究發現,鼠類的前腦中存在有這種未成熟的腦細胞,而且在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幹細胞能發育成為成熟的腦神經細胞。
麥克利斯等人認為,在成年哺乳動物腦部,胎兒期控製幹細胞發育為神經細胞的機能雖然受到抑製,但這種機能還應該存在於DNA編碼中。如果重新激活這一機能,腦細胞就能自我修複。他們設法使實驗鼠大腦皮層部分自然死亡,並激活幹細胞。結果發現,幹細胞開始增殖,並逐漸發育成為腦神經細胞,而且其軸突與其他細胞相連,完全取代了死亡的腦神經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