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趣味人體(1)(1 / 3)

人類為什麼變成今天的模樣

這是一幅狹隘的宗教主義者汙蔑達爾文的漫畫。他們不敢相信,自己是古猿進化而來的。人類不愧為萬物之靈長,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不斷征服自然,終於成為地球的主人,也進化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任何生物的形態都與其生存的環境有關。人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種樣子最適合於人在地球的自然條件下生存。

從鯨魚到螞蟻,各種動物體積大小的差異達到1000萬倍之多,人的體積恰在最有利的適中位置上。如果人有恐龍那麼大,未必比現在更有力量,因為那樣身體的能量大部分都要消耗在維持龐大的肌肉係統上,大腦就不可能發達到現在這樣的程度;如果像兔子那麼小,人體又會沒有足夠體力和速度去抵禦一般走獸的侵襲,人這個物種很可能早就被滅絕了。大自然賦予人一個近似圓形的頭顱,腦子就裝載在顱殼裏。腦是人最寶貴也是最嬌嫩的器官,用什麼樣的顱殼能最好地容納和保護好“一碰就壞”的腦呢?唯有圓的顱殼才合乎要求。因為隻有圓形的容器才具備體積最小、容量最大而最堅固的特點。

人的臉龐不論是瓜子臉還是娃娃臉都那麼豐富、秀氣,不像一般動物尖嘴縮腮的樣子。這是因為人有豐富的表情肌,充填在顱骨的下半部構成了人所特有的頭形。表情是人類獨有的功能,表情肌能夠表達大腦的某些思維活動,因而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征。

人的五官都集中在頭部而不是分散到別的什麼地方,這固然是由於人站立時頭部位置最高,便於觀察周圍事物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它必須盡量靠近大腦,才能最快地傳遞信息。以眼來說,眼實際上是腦的延伸,在胚胎時期腦組織伸出一對突起穿出顱孔外麵最後形成眼球。眼球緊貼在大腦額葉下方,離大腦的視覺中樞神經很近。神經傳遞信息是需要時間的,眼與腦距離近,傳遞信息所費的時間相對地也短,這就便於人迅速調整行為活動,如看見危險能躲避,看見食物能獲取。顯然,人作出反應愈快生存能力也就愈強。如果眼球遠離頭部,反應勢必緩慢多了。

我們臉的中部是那個漂亮的鼻子。鼻子為什麼不和臉齊平而要冒著容易被碰痛的風險高高隆起?又為什麼要有兩個而不是一個朝下的鼻孔?鼻孔朝下是為了雨水流不進去而分泌物能淌出來。至於鼻子伸出前方,則是為了方便湊近要聞的物品以及加長空氣進入體內的過道,使幹冷的空氣在兩條過道裏得到充分的加溫和濕潤,肺葉就不致受涼。這點在寒帶地區特別重要,所以北歐等寒帶的人鼻梁特別高,鼻子也較長。熱帶非洲的人鼻子就不需要那麼突出,他們的鼻子比較扁塌。

眉毛有將汗水引走不致流進眼裏的作用。眉毛是體毛的一部分,人的遠祖猿人遍身都有長毛,起到禦寒作用。隨著人類的進化,人不再需要依賴天然“皮大衣”來保暖了,所以大部分體毛現已退化殆盡,但也依然保留著有用的一部分。除眉毛外,頭發可以遮擋烈日烤曬以免大腦受熱過度,天冷時也可保溫;腋毛等可以減輕皮膚與皮膚之間的摩擦。

但是人體今天的樣子又決不是永恒的“最佳模式”。外界自然條件在變化,人也必須不斷改變形體性狀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就說人的手吧,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的方向並不一致,這和大多數動物不同。大拇指偏向一邊使我們能握持勞動工具,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掌)的模式,但它很可能還會變化。沒有人能斷言人手將來會是什麼樣子,其他器官的變化也是如此。

人能看多遠

流行西方的《敏豪生故事》中說到,有個人能在千裏以外看清柏林鍾樓上的一隻小小的麻雀。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和我國傳說中的“千裏眼”一樣,隻是神話而已。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站得高固然看得遠,但看得遠不等於看得清。因為一個人的清晰視力範圍畢竟是有限的。

我們究竟能看多遠呢?

南非的布西曼人,是捕捉鴕鳥。獅子、豹和狼的能手。他們眼睛細小,但目光銳利,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我們必須用望遠鏡才能看到的東西。草原牧民的視力也比一般人要好得多。

台灣台東縣的一位名叫鍾泰山的少年,經日本專家測試,確認其視力為4.0,能看到遠處別人所看不見的東西,被稱之為“現代千裏眼”。四川省溫江縣文管所的鄧秀虎,眼科專家認定他右眼裸視力為7.06,左眼裸視力為6.0,比一般人的視力要高好多倍。

德國的斯圖加特大學曾報道說,該校一位名叫塞德維尤尼卡的女生,有比常人銳利20倍的視力,她能認出1600米以外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