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有夢遊者。浙江農村有一位村民在夜間夢遊時,將自己的一頭老黃牛牽到田裏耕翻泥土,然後又將牛牽到牛舍,自己回到床上睡覺。早上起來到田裏一看,感到十分驚訝,想是誰給我耕的田。
從上述這兩個夢遊事例來看,它們雖然所表現的夢遊行為方式不同,但是都有共同的特點:夢遊行為都條理清晰,與白天的事情相仿;夢遊者一旦醒來,可以說都對自己的夢遊行為記不起來;任何夢遊者無論在夢遊時碰到多少“波折”或“艱難曆程”,最終他們總是會回到自己的床上。
夢遊是科學事實,其原因何在呢?現在普遍認為,夢遊者在夢遊時是處於半睡眠的狀態,也就是說,這些人的頭腦中壓著重大問題,在半睡眠狀態中,頭腦失去了對機體的控製,因而機體可以不受頭腦節製而“自由行動”起來,而這些“自由行動”是一個夢遊者在白天完全清醒時,也就是說當他的頭腦能完全控製時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曾對這個問題研究了15年之久的美國心理和精神學家澤達爾.泰普利茨博士說:“有些人為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焦慮萬分,因而徹夜難慮,可是夢遊者則在夢中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他們的機體方麵是醒著的,而他們的感覺器官卻是部分睡著的。”
夢遊症能否防治
夢遊屬於一種疾病。為了防止夢遊症發作,許多夢遊者及其家屬采用了形形色色的消極辦法來進行“約束”。有的人在睡覺前將自己綁在床上;有的人鎖好房門,以防夢遊外出;有的人安裝了種種小裝置,一旦下床夢遊能弄醒自己;有的人在睡覺前把一串鈴套在脖子上,以便在夢遊行動時驚醒家裏人。令人驚奇的是,似乎夢遊症患者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幾乎都能熟練地用一種奇妙的方法來一一解開綁紮的繩子,找到開門的鑰匙,拆掉小裝置,拿去脖子上的掛鈴,所以任何防範措施都無濟於事。
美國醫學界把夢遊症分為“短期”和“長期”兩類,並且認為短期夢遊症主要是由於情緒上的波動而引起的。長期夢遊症的起因還沒有完全清楚,有的認為是先天性的,有的認為與血液有關,因此,至今還沒有特效醫治妙方。
心髒“永不疲倦”之謎
在人的一生中,心髒是永不停止地跳動的。它像一台神奇的“水泵”,每分鍾跳動60~80次,每分鍾可以使5公升血液順利地通過心髒。一個60歲的人,心髒就已經跳動了20多億次,通過心髒的血液有1.5億公升之多。可以說,心髒是生命的“發動機”,人體的“太陽”。
如果心髒停止了工作,我們的血液就無法奔流,新陳代謝就不能進行,腦這個人體的司令部也會完全失去作用,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
難道心髒就不知道疲倦嗎?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心髒的“永不疲倦”之謎,正在逐步揭開。
有的科學家認為,心髒收縮的時候從一端擠出血液,接著放鬆,從另一端吸進血液。心髒的收縮和舒張,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髒的一次跳動。心髒不斷地收縮和舒張,血液才能川流不息地運行。
心房和心室都會收縮和舒張,但所用的時間不同。心髒每跳動一下大約要用0.8秒的時間。在這0.8秒鍾裏,心房收縮隻花去0.1秒;舒張的時間倒有0.7秒;心室收縮隻要0.3秒,舒張時間卻有0.5秒。這些科學家指出舒張就是放鬆,而放鬆實際上就等於休息。因此,看起來心髒好像是在不停地工作,其實,它的大部分時間卻處在休息狀態。它既會工作又會休息,勞逸結合是很出色的。睡眠的時候,心髒的跳動次數從70次減到55次,它的休息時間自然也就更多了。
另一方麵,心髒的跳動為的是給身體各器官輸送必要的養分,但在大量血液不斷流經心髒的同時,它本身也獲得了更多的營養。由於心髒始終有充足的養料,所以顯得身強體壯,永不疲倦地工作著。
也有的醫學家認為,心髒所以能“永不疲倦”地跳動著,是因為心髒激素在起作用。
20世紀60年代初,醫學家們在解剖屍體的時候發現,在人的心房組織裏有一種極細微的顆粒狀物質,但由於這種顆粒太小、太少,當時的技術條件又有限,人們沒有能深入研究下去。直到1981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髒研究所的伯德博士,才下決心揭開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