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趣味人體(11)(1 / 3)

到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米爾斯通過動物實驗,又得出一個新結論,認為人越長越高是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他解釋說,氣候變冷,空氣的溫度降低,使人的生長速度加快。但在50年代以後,全世界的氣候變得比以前暖和了,而人類身高增加的速度卻一點兒也沒有減慢。這又怎麼解釋呢?

不少科學家認為,人越長越高是由於孕婦和兒童的營養越來越好的結果。社會進步了,科學知識普及了,人們開始重視營養,維生素和蛋白質確實有促進肌肉和骨骼生長的作用。但有關調查結果表明,最近幾十年來,歐洲許多國家居民的營養並沒有明顯增加,但他們身高的增長速度卻一直繼續著。在日本,人們的營養水平還比不上美國,可日本人的身高增長速度超過了美國人。我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營養水平是不能跟這些發達國家相比的,但我國青少年身高的增長速度卻超過了歐洲人。所以,“人類營養增加”說也不能讓人信服。

也有的學者推測,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線電、電視、雷達、X光和微波等電磁輻射的增加,以及核輻射和來自宇宙空間的各種輻射,促進了人體的生長發育,人也就越長越高了。但至今沒有這方麵的可靠根據。一些持不同意見的科學家指出,人類身體增高的趨勢早在多少年前就出現了,那時候還沒有什麼電磁輻射、核輻謝,這又怎麼解釋呢?也沒有任何證據說明,人體生長速度加快跟宇宙射線的輻射有什麼聯係。

還有科學家解釋說,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改變了人類的生態環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人們的個子才越長越高了。

俄羅斯科學家布諾克,從遺傳學角度提出了一個新奇的觀點,他認為,人越長越高是由於“異地通婚”、“異族通婚”不斷增加的緣故。不同的民族、來自不同地區的人之間通婚,生下的孩子會比他們的父母高大。混血兒特別高大健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另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一個不易察覺的事實:人們改變居住地點也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據日本科學家考察,搬遷到夏威夷群島居住的日本人,比他們過去的同鄉平均增高10厘米。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不同的說法,到底誰是誰非?科學家們還在爭論、研究之中。

人類為什麼越長越高?人類的身高有沒有極限?至今還是一個謎,隻有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才能揭開其中的奧秘。

人類性別差異之謎

說到性,有趣的是,就在性科學十分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甚至也無法完全肯定人類怎樣在最初階段會產生兩性,而不是像有些物種那樣僅僅是單性,或者是三性。

美國加州大學行為學家梅麗莎設計了個“玩具實驗”。受試孩子年齡從2歲半到8歲不等,供他們選擇的有警車、拚板和“巴比木偶”等玩具。在孩子們玩得興高彩烈之際,研究人員實錄下他們的表情、取舍決定等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人類的23對染色體梅麗莎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絕大多數父母、長輩以及幼兒園教師業已熟知的那些差異作為兩個對照組,男孩們喜歡賽車和大卡車等,而女孩子更多為洋娃娃和過家家玩具所吸引。

但是,也有一批女孩始終如一地喜歡男孩子們玩的把戲。她們屬於少見的遺傳學反常。至於這種反常是因為胚胎期造成的還是後天父母施加的影響所造成的,科學家們尚無定論。

此外,新一代的父母們也發現,盡管他們對女兒施予最佳的縫紉技術影響,然而卻收效甚微,女孩仍沉溺於過家家,男孩則照舊瘋於打仗遊戲。歸根到底,很可能天生本性遠比教養和環境重要。

在醫學方麵,科學家們證實,對年輕人而言,男性患心髒病的可能比女性高若幹倍,這是因為女性對緊張有更加節製的溫和的生理學反應。

目前,有關性差異的研究幾乎已經擴展到了生命科學的每一分支。比如,男人比女人更習慣用左手,反應了大腦右半球的支配作用。比較而言,女人多采用雙耳均等地聽,而男人則偏愛用右耳。

心理學試驗證明,男人和女人是以各自有微妙差別的方式去觀察世界。在男人的腦海中,物體以三維空間的立體方式運作,而女人則更善於用感情去理解圖片和文字。這些差異反應了男女大腦功能的差異。

科學家們推測,或許出生前過量的睾丸素分泌促使大腦右半球產生了支配整個大腦的效力,從而導致慣用左手的現象發生?因為男孩的睾丸素水平一般比女孩高,所以這個原因被用來解釋為何男孩慣用左手。

科學家們把尋找性行為差異的許多精力放在對下丘腦的研究上。動物實驗已經發現,支配性功能的部位處於下丘腦的前部,且雄性略大於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