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個“性功能支配”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發現,當一條雄魚成為群魚的“魚王”時,腦中的這部分器官裏的一些細胞顯著膨脹,當它被奪去“魚王”寶座時,這些細胞便明顯萎縮。
華盛頓大學的神經外科學家喬治.奧吉曼的一係列實驗引人注目,這些實驗繪出了人腦中錯綜複雜的語言中心圖。
一組複雜的性差異由此發現,低語言智商的男性是因為他們將其語言能力“置於腦後”,而女性則不論其語言智商的高低,一律將語言能力“聚於腦首。”
但即使這樣,女性在智力循環的試驗中仍無法與男性抗衡。約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埃爾文和馬裏恩推斷是環境久而久之的施壓,使男性發展了更強的空間技能以成為出色的獵手。
於是兩位學者設計了一個側重於分辨和隨後回憶物體位置的複雜的隨機試驗。受試者有一分鍾的時間研究一張圖畫上包容的不相關物體,然後在另一張添加了許多物體的圖畫上劃掉增加和被移動的部分。結果令人驚愕,女性一律勝過男性。
更使這兩位心理學家大吃一驚的事實卻是女性在來月經時,智力循環試驗中的得分最高!特別是當她們的成績提高了50%時,體內的雌性激素水平處於最低點。其原因目前尚不明了。現在,這兩位學者正在視覺試驗中尋找是否有類似的性激素水平差異。
說來也怪,男性在試驗中也有類似的性激素水平高低的反應。1992年11月,西安大略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的最新試驗報告證明,在138例成年人的智力循環試驗中,男性在其睾丸素水平最低的春天考試得分最高,睾丸素水平最高的秋天則相反。
男性體內性激素水平高低不僅有年循環,還有日循環。就男性而言,早晨4點時的睾丸素水平最高,下午8點時最低。所以有專家認為,性激素水平呈日循環性質的男性如要進行協商談判之類事務,應當僅限於晚間時刻進行。
遠從老祖宗的遺訓,近就科學研究的忠告,不管是陳規陋習還是最新科技,無一不告訴我們男女有別,然而究竟別從何起,為何有別,的的確確是一個難解之謎。但目前,科學已經進一步證明,性激素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色盲的原因之謎
在富麗堂皇的電影院放映大廳裏,觀眾們正在欣賞一部精彩的電影。他們不但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也讓五彩繽紛的顏色陶醉了。但也有極少數的人,辨認不清彩色影片中的鮮豔顏色,甚至有的人根本一點兒顏色也辨不出,在他們眼裏,彩色電影跟黑白影片沒有什麼區別。
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明明是紅燈亮了,可有些人還是往前闖,其實他們也不是一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但在他們眼裏,無論紅燈還是綠燈一律都是灰色的。
原來,這些人患有色盲症。他們缺乏正常的辨色能力。
色盲是怎麼回事兒呢?這得先從顏色說起。
大自然的顏色,可以說是五光十色,千變萬化。但一切千差萬別的色彩,都離不開紅、綠、藍這三種基本色光。在人眼睛裏的視網膜上,長著一種“圓錐細胞”,它對這三種色光有特殊的感覺能力,由於其他各種顏色都是由這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眼睛就能辨認出各種各樣的顏色。
大自然的紅花綠葉、藍天白雲,都能一目了然。
但有些人由於某種原因,缺乏辨別顏色的能力,就叫做“色盲”。不能辨別紅色的,叫做“紅色盲”;不能辨別綠色的,叫做“綠色盲”。對紫色不能辨別的,就叫“紫色盲”。紅綠兩種顏色不能辨別的,就叫做“紅綠色盲”。如果三種顏色都不能辨別,那就叫做“全色盲”。不過平時常見的是紅色盲和綠色盲,紫色盲和全色盲就比較少見了。
據有關部門統計,世界上有大約8%的人患有色盲。其中大多數是男性,女性是很少有色盲的。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曾經進行過調查,我國男性色盲占5.5%,女性色盲占0.73%左右。
鮮為人知的是,色盲是由英國化學家道爾頓首先發現和研究的。
在他28歲那年,他給媽媽買了一雙襪子,當作聖誕節的禮物。可媽媽卻說:“我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能穿一雙大紅色的襪子呢?太鮮豔,太不合適了。”道爾頓以為是媽媽弄錯了,就爭辯說:“明明是灰色的襪子嘛,怎麼說是紅色的呢?”但別人都說襪子是紅色的,道爾頓這才相信了。
他感到很奇怪,為什麼自己看是灰色的,別人看卻是紅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