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到了近海和岸邊不僅會衝擊摧毀沿海的堤岸、海塘、碼頭和各類建築物,還會伴隨風暴潮,沉損船隻,席卷人畜和水產養殖場所。海浪所帶來的泥沙還會使海港和航道淤塞。曆史上曾經有過許多這樣的記載,在法國的契波格海港,一塊3噸半重的構件,在海浪衝擊下,像擲鉛球似的被從一座6米高的牆外扔到了牆內。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防波堤上,一塊20噸重的混凝土塊,被海浪從海裏舉到了7米多高的防波堤上。在蘇格蘭的威克地方,一個巨浪竟然把重約1370噸的龐然大物移動了15米之遠。西班牙巴裏布市附近的海邊,有一塊大約1700噸重的岩石,在1894年的一次狂風巨浪之後,海浪使這塊岩石翻了個身。還有,巨浪衝擊海岸所激起的浪花也很厲害,常常會高達六七十米,而且具有破壞力。斯裏蘭卡海岸上一個60米高處的燈塔就曾被海浪打碎過。而地處歐洲的設德蘭島,它的北岸燈塔的窗戶位於海麵以上100米,都被浪花舉起的石頭打得粉碎。1989年,在我國的珠江口至湛江沿岸曾受到了8米~10米的海浪襲擊,致使沿岸海堤受到嚴重破壞。
盡管海浪的威力如此之大,但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了許多對付它的辦法,隻要及早做好防範,海浪的“威風”也會隨之掃地的。
海平麵到底是不是平的呢?
在日常觀測中,人們習慣以海平麵為基準來測量陸地上物體的高度。那麼,海平麵是平的嗎?其實,海平麵並不是平的。海平麵也有高低與起伏。當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海洋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海平麵其實也和陸地一樣,有著不小的起伏,隻是這種起伏範圍在數千千米站在陸地上的人們是很難憑肉眼分辨的,隻有借助於衛星精密測量儀器的測量,才能準確地測得海洋表麵起伏的變化情況。迄今已查明,世界各大洋的海麵存在有三個較大的隆起區。在澳大利亞東北的太平洋海域,它的最高點比平均海麵高出76厘米;北大西洋海域,高出平均海麵68厘米;非洲東南的印度洋海域,高出平均海麵40厘米。另外還存在有三個較大凹陷區,其中凹陷最深的是印度半島南麵的鯿洋,它的最低點低於平均海麵112厘米;其次是加勒比海海域,它的最低點比平均海麵下凹了68厘米;第三個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以西的太平洋,它的凹陷深度為56厘米。
海水是流動的,那為什麼會出現凹凸不平的麵呢?原來,海水起伏的原因是地球各處的重力場不同,海水受力也不同。從而引起了海麵的凹陷與隆起。再就是由幹地球表麵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氣壓、風力等,使海水密度、海麵壓力等不同,從而影響海平麵。在地球上,同一物體在不同地點受到的引力是不同的。一般地說,離地心越遠,重力越小。靜止液體的表麵,應當處於重力垂直,也就是處於“等重力位麵”。否則,在重力差的作用下,液體就要流動,直到表麵各質點重力相等為止。另外,氣溫、氣壓對海平麵也有影響。在通常情況下,氣溫高時,海水的密度相對較小;反之,其密度就相對大些。當海水密度值比較大時,海水就處於下沉狀態。同樣,某一海域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海麵也會產生下凹.把海水擠到那些密度小、氣壓作用較弱的地方去,使那兒的海麵向上隆起。
為什麼海平麵會上升呢?
大家已經知道海洋裏的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時刻都在變化著,其直接的表現就是海平麵的變化。據許多學者的研究和計算,近100年來海平麵上升值約為10厘米~20厘米。對未來100年海平麵的上升值,科學家們各自的估計值相差很大。一般認為,到2100年,海平麵上升可能在0.3米~1.0米。海平麵的上升會給人類帶來相當大的災難。如果海平麵每年上升3毫米,整個海洋一年中增加的海水量就有1083億噸。那麼,究竟什麼原因使海平麵上升如此之快呢?除了地殼運動外,氣候變暖是海平麵上升的主要原因。近幾年的海平麵上升,從全球範圍來講,普遍地認為是由於世界性氣候變暖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說,“溫室效應”是海平麵上升的元凶。由於“溫室效應”的原因,世界性氣溫升高已成事實,氣溫升高後首先海水會受熱膨脹,因為海水量巨大,它膨脹必然引起海平麵的一定變化。再就是由於氣溫的升高,地球上的冰川漸漸地融化。從近年來的報道可以知道,大陸冰蓋邊緣有的已經開始潰滑,高山的冰川也在退縮,特別是南極冰山也在縮小,這樣,就會有巨量的冰化為水進入海洋,導致海平麵上升。另外,厄爾尼諾現象也促使部分海域海水溫度升高,這對海平麵上升也會帶來影響。
海平麵上升帶來的危害使人們感到恐懼,促使人們努力去掌握海平麵上升的規律及原因,以便有可能控製海平麵的上升。海平麵上升的罪魁禍首是“溫室效應”,人們首先應該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麵下些功夫,減少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時要掌握海麵上升變化的情況,在沿海多建一些潮汐觀測站,以便於收集和積累更多的資料,研究出更為先進準確的預報方法,做好早期預報。另外,也不可以忽視地殼變化對海平麵變化的影響。隻要人類團結一致去對付這個新的挑戰,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盡管實現這個目標是十分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