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海洋的自然神韻(7)(2 / 2)

中國的海冰以渤海北部最重,鴨綠江口附近次之,渤海南部最輕,營口、葫蘆島、普蘭店等港灣較重,冰期約為3個月,冰厚20厘米~40厘米。一般說來,中國的海冰並不嚴重,但在特殊天氣下也會形成嚴重的冰封。近60年來中國渤海曾出現過4次較大的冰封,那就是1936年、1947年、1957年和1969年,其中以1969年最重。那是在1969年2月~3月間,渤海海麵上出現了有記載以來的最嚴重的冰情。冰情發生後整個海麵幾乎全被海冰覆蓋,沿岸都有冰堆積。一般高達2米,最高達9米以上,大沽口外還形成了冰山。黃海北部結冰範圍,達到了30米海水等深線附近,使海上建築物遭到破壞,對海上交通也造成了極大困難。在1個月內就有7艘船被流冰推置擱淺,19艘輪船被浮冰夾住不能航行,還有5艘萬噸貨輪的螺旋槳被冰塊撞壞。

海水會結冰是怎麼回事?

我們知道,淡水表麵受冷,密度增大,水溫降到4℃時,表麵水因密度最大便向下沉,而下層水被迫上升,這樣就發生了上下對流作用。這種對流作用一直進行到上、下層的水溫都達到4℃為止。此後,如果溫度繼續下降,表麵的冷水便不再下沉了,到了0℃就開始結冰。但是,由於海水含有鹽的成分,結冰過程比淡水複雜得多,海水無論是其冰點溫度還是其最大密度時的溫度均與鹽度有關。另外,海上結冰與否還受到風浪的影響。可見,鹽度、溫度、密度、海水的流速和風浪的大小都是影響海水結冰的重要因子。

人們通常所說的海冰,往往指海洋中出現的各種類型的冰的總和。然而,確切地說,隻有海水凍結而成的成水冰,才是真正的海冰。海水結冰和淡水結冰的條件不一樣。海水結冰需要3個條件:氣溫比水溫低,水中的熱量大量散失;相對於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冰點。已有少量的過冷卻現象;水中有懸浮微粒、雪花等雜質凝結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溫降到0℃以下即可結冰;而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分,鹽度比較高,結冰時所需的溫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時的水溫也低於4℃。隨著鹽度的增加,海水的冰點和密度最大時的溫度也逐漸降低。例如,當海水的鹽度為10時,冰點為零下0.53℃,密度最大時的冰點為零下1.86℃;鹽度為40時,冰點為零下2.20℃。密度最大時的冰點就是零下4.54℃了;更有趣的是。當海水鹽度小於24.69時,密度最大時的溫度比冰點高,這時海水與淡水一樣,海水從海麵開始結冰;而當鹽度大於24.69時,密度最大時的溫度比冰點低,隻有對流混合層中從上到下海水都達到冰點時,上下便可同時結冰了。

世界上有海冰的海域很多。那麼,哪幾個地區海冰最嚴重呢?科學家經過調查已經得出以下結論:在北冰洋的中央和南極大陸的周圍冰情最重,即使在夏季海水也是要結冰的。其次,是北冰洋的巴倫支海、拉普貼夫海、波弗特海、加拿大的北極群島海域,以及巴芬灣、拉布拉多半島附近海域、哈得孫灣、聖勞倫斯灣等。在那裏,冬季一到就會結冰。在歐洲的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芬蘭灣,太平洋邊緣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等沿岸和近海也經常出現大量的海冰。

海水結冰有這樣一個現象:在寒冷的冬天,海灣的水容易結冰,而大洋的水卻不容易結冰,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雖然海水到達冰點後就開始結冰,但由於自然條件和氣象條件的影響,海水結冰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例如,在風浪較大的大洋中,由於風區大,水流動的速度快,海水不易結冰。但在無風的海灣和河口,在海麵平靜的條件下或小潮期間,海水流速慢,結冰就迅速得多。因此,淡水流入的河口區及水淺或伸入陸地的海灣都容易結冰。

世界上的冰山都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