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神奇的海洋探秘(4)(3 / 3)

“無人浮標站”是怎麼回事呢?

“無人浮標站”的誕生是高新技術在海洋科學上應用的一個典型事例。“無人浮標站”是一種經濟的、準確的獲取資料方式,並且可以在各種天氣情況下,終年在海上獲取連續資料。“無人浮標站”獲取的資料比船隻觀測的資料準確得多,可用於各種海洋科學研究。現在的無人浮標觀測站有固定式、自由漂浮式、水下自動升降式等多種,可以適應不同目的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無人浮標站”是海洋觀測的哨兵,是海洋科學家的情報員。

錨定浮標在近代海洋觀測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海洋觀測用的錨定浮標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興起的,自從美國陸續研製出了直徑分別為10米、6米、3米的圓盤形錨定資料浮標和長為6米的船形NOMAD錨定資料浮標以來,這種技術已為海洋氣象預報、災害性颶風研究、大洋熱能轉換研究、大西洋遙感陸海實驗以及熱帶海洋全球大氣計劃等獲取了大量信息。從1980年起,美國的資料浮標又全部改用衛星定位和通訊,衛星通訊的可靠性已達98%。我國目前正在使用的四個大型錨定浮標分別布放在黃海、東海和南海。海上錨定浮標所采集的數據包括海麵的氣象要素(氣溫、氣壓、濕度、風速、風向等)和海麵狀態要素(表層的溫度、鹽度、營養鹽、表層海流、海浪等)。有的浮標帶有測溫鏈,可以探測表層以下次表層等層次的溫度、鹽度等,有的資料浮標還帶有向下的ADCP,可以探測海流。由於錨定浮標能夠提供全天候的資料,這對於海洋科學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漂流浮標與潛標是怎麼回事呢?

漂流浮標是根據各種科學試驗和海洋環境監測計劃的需要在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觀測平台。它的體積小、造價低、使用方便、適用範圍廣,可從船上或飛機上直接向海麵投放。漂流浮標重要的測量要素就是海流。漂流浮標殼體所采用的材料通常是玻璃纖維或含聚氨脂纖維的鋁。漂流浮標的儀器艙一般由微處理機、穩壓電源、傳感器和UHF發射機等設備組成。潛標也是浮標中的一種。潛標應用技術是指利用潛標係統作為觀測平台的海洋觀測技術,它包括係留技術、應答釋放技術、定位和尋找技術、布放回收技術、防護技術等。從目前使用情況看,潛標係統主要用於對海流、水溫、水下噪聲、內波等項的長期定點連續監測。潛標係統是海洋浮標係統的一個分支,作為一種調整手段,在海洋環境調查監測中具有如下特點:能夠在海麵以下幾十米至幾千米的剖麵上對海洋環境進行長期連續的監測,具有全天候能力。由於該係統是在海麵幾十米以下工作,因此它可以在公海及海況惡劣的海區、航道區、捕撈作業區以及浮冰區進行布放,基本上不受惡劣海況和人類海麵活動的幹擾。

取樣技術是怎麼回事呢?

在海洋測量中,很多物體是不能進行現場觀測的。對於不能進行現場觀測的部分隻能用室內分析的方法進行測量。在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研究中,目前的主要觀測方法是取樣分析。水質取樣技術包括各種用途的采水器的研製和相應的采水方法的應用。通常有一般采水器、溶解有機物采水器、痕量元素分析采水器、無菌采水器等,其中要求最高的是痕量元素分析用采水器。海洋生物取樣種類較多,包括浮遊生物取樣、底棲生物取樣、微生物取樣、附著物取樣等。海底取樣稱為海洋底質取樣技術。海底取樣器基本上分兩類,即采泥器和取樣管。

衛星遙感對海洋學的意義是什麼呢?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敲開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大門。以人造衛星和航天器為觀測手段的航天海洋遙感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它源於航空海洋遙感,又高於航空海洋遙感,是海洋遙感中的後起之秀。一般遙感飛機的飛行高度在10千米左右,一張航空照片覆蓋地麵麵積隻有10平方千米~30平方千米,探測一遍全球表麵需要十幾年時間;而地球資源衛星所覆蓋的麵積可達3.4萬平方千米,每18天就可以覆蓋全球一遍。由於遙感範圍廣、同步性強、資料提供及時,可以大大改善海洋預報和海洋資源勘察能力。今天,當我們從電視中收看天氣預報時,可以看到我國上空整個衛星雲圖的移動情況和未來幾天裏天氣變化。這對航海、漁業、沿海工業布局、海洋資源利用、沿岸海洋工程起到保護和促進作用。目前的航天海洋遙感主要是在氣象衛星上結合進行的。所以說,衛星遙感問世,開創了衛星海洋學時代。

衛星遙感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