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怎樣“遙控”全球氣候的變化?
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海洋溫度異常是發生在赤道東太平洋上,那為什麼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呢?原來,在赤道地區,向東運動的大氣如果被加熱,可以激發產生向高緯度傳播稱為羅斯比波的波動(專業術語叫做遙相關波型)。受這種波動影響的地區,就會出現氣候的異常變化。由於厄爾尼諾發生時,赤道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上空存在大範圍的西風,非常有利於遙相關波型的激發,因此,遠在萬裏以外的赤道太平洋,就可以對亞洲、美洲等地區的氣候變化進行“遙控”了。
厄爾居諾的“配偶”是誰?
厄爾尼諾還有一個異性的夥伴,名字叫做拉尼娜。拉尼娜現象指的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即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偏低。這裏本來就是海洋寒流的活動區,它與正常年份相比,隻是海水溫度偏低程度的差別,而不是冷暖性質的對立。
一般來說拉尼娜的影響和破壞力沒有厄爾尼諾嚴重,對它的研究也不及厄爾尼諾多。拉尼娜常發生於厄爾尼諾之後,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我國科學家認為,如果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的表層海水溫度連續6個月比平時低0.5℃,就是一次拉尼娜現象。1997年到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結束後,很快拉尼娜現象就光臨世界,一直持續到2001年春季仍未結束。
“世界兩極”每年的降水量有多少?
你們知道“世界雨極”在哪裏嗎?它就是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鎮,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這裏的年平均降水量為11430毫米,是世界之最。1861年,這裏出現了年降水22990.1毫米的世界最多記錄。1960年8月1日到1961年7月31日的一年中,降水量又刷新了記錄,達到26461.2毫米!如果這裏是一片孤立的平原盆地,降下的雨水既不流失也沒有蒸發,平均每年平地的積水深度將漫過四層樓房!最高的降水記錄可漫過9層~10層樓房!
“兩極”為什麼出現在印度的陸地上?
地球上某個地區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兩個條件:充足的水汽供應和使水汽凝結成水分的上升運動。大洋上空的大氣中雖然水汽含量多,但如果缺少使水汽凝結的上升運動,水汽含量再大也不會有很多降水。“雨極”位於印度的東北部,它的北麵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作為屏障。夏季風盛行的時候,全球最強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吹向印度陸地,潮濕空氣由於受到全球最高大高原——青藏高原南坡地形的抬升,所含的水汽幾乎全部凝結降落到地麵上,雨季時終日烏雲密布,雨水連綿,有時甚至連續半個月日夜大雨滂沱。
因此,最充足的水汽供應和最大高原迎風坡地形抬升可能是“雨極”出現在印度而不是其他地區的主要原因。
中國北方為什麼頻頻發生沙塵暴?
2000年和2001年的春天,中國北方地區頻頻領略沙塵風暴的威力。北京、山西、寧夏等地以及東部沿海的許多省份,由於沙塵漫天,白晝都出現了黃昏般的天氣。為什麼這種天氣會頻繁出現呢?原來,2000年正處於拉尼娜現象的高峰期,這一大範圍的海洋大氣過程的變化速度和強度超過以往,造成中國北方自冬至春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加上春天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氣溫顯著增高(為近40年以來所少見),同時降水稀少,植被未能形成,致使解凍後大麵積表層土壤幹燥、疏鬆,因此引起多次強沙塵天氣。
另外,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幹旱和暖冬現象日益加劇,加之不合理的人為活動的幹擾,造成了大麵積植被的破壞,土地不斷沙化,為頻繁發生的沙塵天氣提供了物質來源。
為什麼海洋氣候變化可以影響鳴鳥的生存?
厄爾尼諾現象可以影響到以海洋生物為食的海鳥的生存是容易理解的,因為厄爾尼諾的發生直接導致了緹魚數量的減少。但是,它為什麼還會影響到以陸地昆蟲為食的鳴鳥生存呢?
美國兩所大學的科學家經過13年的研究發現,由於氣候的全球性變暖,導致了北美森林中鳴鳥數量的急劇減少。尤其是在厄爾尼諾的高峰年,氣候的異常變化使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和牙買加的昆蟲和毛蟲的數量都大大減少,而上述兩地正是黑喉藍鳴鳥的主要繁殖地和“冬季之家”,食物的缺乏使鳴鳥的出生率和成活率都非常低。
由此可見,海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不但可以影響到沿海地區生態的變化,還可以對遠離海洋的生態係統產生深遠的影響。
“南方濤動”是海洋中的波浪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