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海氣的力量(1)(2 / 3)

為什麼鄭和七次下西洋有六次在冬季起航?

我國明朝的鄭和曾率領龐大的船隊,揚帆遠航,7次下西洋(現在的南海和印度洋地區)。其中有6次是在冬季起航,夏季返航。為什麼大部分時間都選擇在冬季啟航呢?

從時間的選擇上可以看出當時我國的航海技術是相當注意氣候變化規律的。原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的影響。鄭和下西洋的船隊都是帆船。冬季起航,夏季返航,去時船隊受東北季風的推動,歸來受西南季風的引領,往返皆得到“乘風破浪”的天助,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了。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我國江南將會是什麼景象?

自古以來,中國的江南地區作為魚米之鄉,以它的美麗和富饒聞名於世。然而,與江南位於同一緯度帶上的非洲地區卻出現了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這種差別是怎麼形成的呢?

科學家們通過對氣候模型的計算表明,如果沒有青藏高原,則不會出現在青藏高原上升,在赤道地區下沉的反哈德萊環流。我國的江南大部分地區位於副熱帶,是哈德萊環流下沉氣流控製的區域,降水量將會很小,也有可能出現沙漠化。因此,正是有了青藏高原,才會有我國美麗富饒的江南。

為什麼青藏高原與我國西北地區的大麵積沙漠有關?

橫空出世的青藏高原巍然屹立在印度洋的北側,世界降水量最多的“雨極”就出現在它的南坡上。但在它的北側,卻出現了許多大麵積的沙漠。在高原南北地區出現截然相反的兩種極端氣候情況,與青藏高原的存在有什麼關係沒有呢?

這種截然相反氣候的出現正是青藏高原影響的結果。由於高原的存在,來自印度洋的水汽被青藏高原阻擋在高原以南,幾乎全部凝結成水而降落。翻越過高原的空氣中含水量非常少,當氣流再從高處下沉到高原北側時。空氣中幾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在我國新疆許多地方的氣象觀測中常常出現濕度為零的記錄。由於高原對印度洋水汽的阻擋,我國新疆地區降水的主要水汽來源隻好依靠遙遠的大西洋或北冰洋。因降水稀少,這些地區出現大片的沙漠就絲毫也不奇怪了。

什麼是季風?

季風本來是一個具有上百年曆史的氣候學概念,它是指接近於地麵的大氣在冬季夏季盛行,但風向幾乎是相反,而且氣候特征又明顯不同的現象。那麼,季風區在哪裏?事實上亞洲、非洲、大洋洲的熱帶和副熱帶地區是聯成一片的、世界上最大的季風區。東亞的海上、南亞、東非和西非屬於明顯的季風區。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對季風的研究已經超出了傳統的概念,也就是說現代季風的研究不但包括季風的平均狀態、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基本成因以及季風氣候區劃等問題,還進一步研究季風的環流係統、爆發與撤退過程、中短期變化以及季風和整個大氣環流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等問題。

季風的形成與海陸分布有關嗎?

季風是地球表麵附近的大氣現象,影響季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大氣下方地球表麵附近的熱力因素。由於陸地土壤的熱容量小,而海水的熱容量大又能上下交換,因此,在冬季太陽輻射減少時,陸地溫度降低快於海洋,大陸地表溫度低於海洋;在夏季陸地升溫又快於海洋,大陸地表的溫度也高於海洋。由於大氣中的熱量主要來自地球表麵,因而相對而言,冬季大陸是大氣的冷源,海洋是大氣的熱源,而夏季則相反。對大氣氣壓場來說,冬季受大陸冷卻的影響,地球表麵附近大陸上為冷高壓;夏季受大陸加熱的影響,陸地表麵附近為熱低壓。圍繞高壓和低壓風場的旋轉方向相反,形成了冬夏相反的季風氣流。

為什麼季風的形成與太陽輻射的季節變動有關?

地球的球形和太陽輻射直射緯度的變化,造成地球表麵接收太陽輻射量具有明顯季節性變化。在每年夏至這一天,太陽輻射直射緯度達到最北的位置——北回歸線,而在冬至這一天,太陽輻射直射緯度達到最南的位置——南回歸線。假設地球表麵的熱力性質是均勻的,則當太陽直射緯度在北半球時,對大氣加熱最強的地區位於北半球,上升運動最強的區域也位於北半球,在地球表麵上就會出現南半球的氣流將流向北半球補充;而當太陽直射緯度位於南半球時,地球表麵北半球的氣流將流向南半球補充。由此就導致了冬夏兩季相反的季風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