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個半球的空氣是怎樣互相交換的?
由於太陽輻射直射緯度隨季節的變化,冬夏兩季地球表麵接收得到太陽輻射最多的區域也分別位於南半球和北半球。因此,隨著季節的轉換,兩個半球之間的大氣必然存在著交換。但是,由於地球表麵陸地麵積在兩個半球不一樣,北半球陸地麵積要遠遠大於南半球陸地的麵積,陸地上的山脈起伏也是影響大氣運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兩個半球大氣的交換不是沿赤道大麵積進行,而是要通過某些通道進行的。人們把這些通過通道跨越赤道的氣流稱為越赤道氣流。夏季地球表麵附近從南半球流向北半球最強的越赤道氣流位於非洲東部沿岸附近,而冬季地球表麵附近最強的北半球流向南半球越赤道氣流位於馬來西亞半島附近。
東亞季風的形成為什麼還與青藏高原有關?
除了海陸分布和太陽輻射直射緯度的季節性變動以外,東亞季風的形成還與青藏高原具有密切的關係。青藏高原要比周圍的陸地高出幾千米,所以青藏高原對大氣加熱或冷卻的高度要比高原周圍大氣距離地球表麵都高。因此,夏季青藏高原表麵附近的大氣溫度要比高原周圍相同高度大氣溫度高,冬季高原表麵附近大氣溫度也就比高原周圍溫度低了。這種溫度分布隨季節的變化也影響到高原附近的氣壓場,從而形成高原附近冬夏季相反的季風氣流。
什麼是季風係統?
什麼是季風係統呢?季風係統指的是與形成季風環流有關的天氣係統。以夏季印度季風係統為例,北半球夏季印度地區為大氣的加熱中心,因此地麵上對應的氣壓係統是印度低壓,低壓中心附近是上升氣流;來自南半球的氣流主要是中心位於南印度洋馬斯克林群島附近的冷高壓中心附近從高空下沉的輻散氣流、非洲東岸的低空索馬裏急流;高空的青藏高壓、高原南側高空東風急流以及高空向南半球的越赤道氣流等係統,都是印度季風係統的成員。
為什麼冬季最強的低空越赤道氣流在亞洲?
夏季最強的南半球越赤道氣流位於非洲的東岸,但冬季最強的北半球向南越赤道氣流卻位於亞洲。為什麼冬夏兩季最強越赤道氣流的位置不同呢?
北半球的冬季,即南半球的夏季。由於海陸分布的原因,南半球澳大利亞陸地表麵存在著中心氣流上升的熱低壓。從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中心輻散出來的冷空氣就可以越過赤道進入南半球。冷空氣與暖空氣相比密度大,因此大量的冷空氣是沿地球表麵向南運動的。當冷空氣運動到青藏高原北側時,受高原的阻擋,冷空氣不能越過山脈到達印度洋,大量的冷空氣轉而向東南方向運動。在青藏高原的東北側,冷空氣不再受青藏高原的阻礙,便會勢如破竹地沿我國東部南下到達南海海麵上,在馬來西亞附近產生較強的越赤道氣流進入南半球。
因此,青藏高原對冷空氣的阻擋作用導致了最強的北半球向南越赤道氣流出現在亞洲的南海南端。
印度的“雨極”與索馬裏低空越赤道息流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已經知道,一個地區的降水至少需要兩個最基本的條件:水汽供應和抬升運動。水汽量供應越多,上升運動越大,降水量就越大。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夏季存在全球最強的低空急流提供水汽供應,青藏高原大地形對來自印度洋氣流的抬升可以產生很強的上升運動,因此,最強的低空急流和最大高原的地形抬升兩個世界之最,造就了世界最強的降水。研究表明,索馬裏低空急流的強弱與印度西部降水量的大小關係非常密切。夏季風爆發後,南半球向北半球的水汽輸送增加了6倍,而進入阿拉伯海西部大氣層的所有水汽,有三分之二是從南半球輸送來的。
夏季全球最強的低空越赤遵氣流為什麼位子非洲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