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奇特的半島和海島(4)(2 / 3)

神奇的“瀉湖”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在浩瀚無垠的印度洋中部,有一群島嶼,叫做查戈斯群島。這個群島的主島,名叫迪戈加西亞島。它沒有高高的山峰,也沒有連成一片的陸地,整個島嶼隻有一圈環形的礁石,圍住了一片海水。環礁的北部有一個窄窄的開口,使裏外的海水能夠相通。人們把這種環礁圍起的地方,叫做“瀉湖”。當然,它還是姓“海”的。

迪戈加西亞島裏的這片瀉湖,長24千米、寬9.4千米。這個島的陸地麵積雖然隻有28.5平方千米,可中間的瀉湖,卻有上百平方千米。洶湧的印度洋咆哮無忌,連天的巨浪一個接著一個,仿佛要把一切吞沒。而湖岸裏邊卻是風平浪靜,到處都顯得那麼安詳,那麼從容。傑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談到瀉湖時,感歎不已:“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很難想像,在那無邊的海洋中,會有那樣低平的陸地;在那洶湧澎湃的怒海中,會有平滑如鏡的瀉湖。這是何等對比鮮明的動人情景啊!”

馬來群島也曾經被稱為“東印度群島”嗎?

在看一些曆史書時,我們會遇到“東印度群島”這個地名。不過你清楚這個東印度群島具體指的什麼地方嗎?其實“東印度群島”是一個地理區域的舊稱。它指的是同“西印度”相對稱的一個地區名。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誤認為見到了印度。後來,歐洲殖民者稱南北美大陸間的群島為“西印度”;同時稱亞洲南部的印度和馬來群島為“東印度”。因此,馬來群島也曾經被稱為“東印度群島”。荷蘭殖民者侵占了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為殖民地後,也曾稱該地為“荷屬東印度”。

西印度群島不在印度附近嗎?

1492年,哥倫布首先發現了西印度群島,可他誤認為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因它的位置在西半球,故稱“西印度群島”,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西印度群島是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的一係列島嶼。從古巴的西端聖安東尼奧角到委內瑞拉以北海麵上的阿魯巴島,呈向東的長弧狀,延伸4700多千米。該群島由1200多個島嶼和眾多暗礁、環礁組成,麵積23.5萬平方千米,地處北緯10度~30度之間。自南向北分為小安的列斯、大安的列斯和巴哈馬三組群島。它的主體是大安的列斯群島,多屬大陸島。係北美科迪勒拉山係的延伸,弧形山脈構成各島主脊。海地島上的杜阿爾特峰為西印度群島的最高峰,海拔為3175米。小安的列斯群島大部分是多山小島,其中東部島弧以火山島為主。巴哈馬群島多為珊瑚島礁,地勢低平。安的列斯群島東部地處火山地震帶,地殼很不穩定,時有活動。東部和中部諸島7月~10月常受颶風侵襲。這裏氣溫溫和,降水豐富,出產大量蔬菜、水果、珍珠、木材、海鹽、甘蔗等。礦藏有鋁土、鐵等。這裏的不少地區還是遊覽勝地,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

哪裏被稱為“紅色島國”?

幾百萬年以來,馬達加斯加島像一艘巨大的航船,頂撞著印度洋驚濤駭浪的衝擊。昂布爾角是船首,直指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聖馬裏角是長達850海裏的航船船尾;咆哮的海風不斷拍擊著灰蒙蒙的海麵,航船長長的尾流一直波及到南極的邊緣。

海上的人都稱馬達加斯加為“紅色的海島”。這主要是因為島上的土壤是紅色的,每當12月,即南半球的初夏季節,在一片綠色稻田的襯托下,更顯出一派紅綠相間的美麗景色。

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起源及其特點是什麼?

馬達加斯加最早的居民是那些很早就在這個島上落足的馬來群島人。研究人體和文化的人類學者們發現這裏的語言都體現出馬來西亞的影響,這種影響還表現在農業技術(水稻的種植)和農具(特別是一種帶長柄的鋤頭)的使用方法。漁夫的打魚方式也能體現出這種影響,他們駕駛獨木舟,使用著魚叉和魚簍。

在這裏,人們可以看到許多方麵都帶有遠東的色彩:比如籃子和席子的編織,東海岸貝齊米薩拉卡人穿的用植物纖維紡織品製作的服飾,沿海地區的住房結構(建造在樁基上的、屋頂異常傾斜的長方形住宅),還有樂器等。此外,人們還從家庭的結構中,從對造物主上帝以及對水神、山神、森林之神等概念中,感覺到這種遠東的影響。更引人注目的還有許多與遠東民族相似的習俗,如葬禮、殺牛祭祖以及一些舞蹈等等。

馬達加斯加的牛比人還多。但是,傳統的鄉間文化使牛這種財產構成了社會和宗教的資本。那些在傳統的家族節日裏,能獻祭大批牛的人是真正的富翁。在農村,男孩子戲耍也要模仿那些漫遊在牧場上的牛。在南部和西部地區,牛群遍撤在廣漠無限的牧場上。黃昏,晚霞一片火紅,無數隻牛蹄揚起的塵埃就像一團團紅色煙雲;豎琴一般的牛角在煙雲之中時隱時現。人們在每個牛群頭牛的耳朵上都作了記號,這是為了主人們能夠辨認各自的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