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稱“百慕大三角”是“魔鬼三角”?
百慕大群島是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位於北大西洋西部,在北緯32度14分至32度25分和西經64度38分至64度53分之間,西距美國東海岸哈特勒斯角97千米。由145個小島和許多岩礁組成,陸地總麵積為53平方千米,其中主島百慕大島約占總麵積的三分之二,有居民的島嶼20個。該群島是世界最北麵的珊瑚島群之一。群島上低丘起伏,最高點海拔僅73米,有少數沼澤和鹽沼,終年溫和濕潤。海岸曲折,多深水良港和白砂海灘。群島經濟以旅遊業為基礎,農、牧、漁業發達。百慕大群島還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
在遼闊的馬尾藻海中,有一塊每邊長約2000千米的近似等邊三角形的巨大海域,它的頂點在百慕大群島,底邊的兩端分別在佛羅裏達海峽和波多黎各島嶼附近,距北美大陸900多千米。這就是舉世聞名、人們談之色變的“百慕大三角”。
100多年來,有許多飛機、船隻在這裏失事。當船舶、飛機進入這個“死三角”海區時,人們會看到奇異的閃光,羅盤會發瘋似地亂轉,操縱係統也因之失靈,與地麵的無線電聯係會莫名其妙地中斷,以至船(機)毀人亡。據統計,僅20世紀以來,就有1000多艘船舶、30多架飛機以及1000多人在這個海區失蹤、罹難。這些沉沒的艦船、墜毀的飛機,甚至連一點殘片都找不到。遇難人員的屍體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每當船舶、飛機經過這裏,人們心中都充滿著恐懼,望而生畏,稱這個海域為“死三角”或“百慕大魔鬼三角”。
“百慕大魔鬼三角”是怎樣造成的?
為什麼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會經常發生事故呢?為了揭開“死三角”之謎,科學家和探險家們紛紛前往考察探測。後來,經過科學家們反複考察研究論證,終於發現,這個地區磁場強度要比其他地區高得多,這種地磁異常是造成許多海上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水文氣象研究表明,這裏的天氣經常發生難以預報的變化,會突然出現龍卷風和颶風,而在周圍卻是晴朗天氣。就是這龍卷風和颶風,加上強地磁異常的作用,才造成了一個又一個船(機)毀人亡的悲劇。
我們已經知道了地磁異常是船隻和飛機在“百慕大三角”失事的原因之一。為什麼這個海域會發生地磁異常呢?這要從地質構造談起。
大約2.2億年到1.8億年前的遙遠年代,在4000萬年間的漫長時期中,地球大陸裂開了好幾條大縫,有的陸地向南漂移,有的向北漂移,有的往東,有的往西,直到變成現在七大洲四大洋的模樣。在大陸分裂前,隻有南、北極有很強的磁性。地殼岩石也都有一定的磁性,但是比兩極的磁力小得多。當大陸裂成許多塊而且向不同方向漂移時,就如同一根磁棒,不但中間斷裂,而且在縱向上也給劈開了似的,折斷處就會產生新的強磁力地區,這些地區的磁力要比其他地區大得多,雖不如南北磁極強,然而對局部地區來說,它就成了一個強磁異常區。當船隻或飛機來到這兒時,怎能不會被吸進去呢?
南美洲南端的島群是“火地島”嗎?
火地島是南美洲南端的島群。隔麥哲倫海峽(最狹處僅3.3千米)同南美大陸相望。它由主島火地島、倫諾克斯島和努埃瓦島等島嶼組成,總麵積約7.3萬平方千米,其中火地島麵積為4.8萬平方千米。它的西部和南部為山地,其沿海多港灣,為安第斯山脈的伸延,最高峰達爾文峰,海拔2438米;北部為冰川地形,多湖泊、岩堆。氣候夏涼冬冷,多強風,年平均氣溫低於7℃。太平洋沿岸降水量達3000毫米,東部不足300毫米。人口稀少,主要從事牧業(羊)、森林采伐、捕魚和蔬菜種植。該群島於1520年被航海家麥哲倫所發現,之後350年間仍為土著奧那族、楊幹族和阿拉卡盧夫族印第安人所占有,發展不大。1880年後發現金礦,1945年發現石油,智利、阿根廷開始向該島移民,發展交通,建立魚蝦加工廠和煉油廠。它的西北部石油蘊藏豐富,是智利石油的重要產地。
有使人長高的“巨人島”嗎?
如果你有機會去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的馬提尼克島上旅遊的話,你會驚奇的發現,就好像進入了童話故事中的巨人國。生活在這個島上的居民個個身材高大,而且更離奇的是,如果外地人來此長居,即使原來已停止長高的成年人,也會毫無例外地相應長上幾厘米。這種“禮遇”,對一些自嫌身矮的人來說,無疑是個福音。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馬提尼克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個海島上埋藏著大量的放射性礦物,這種放射性物質能使人體內部機能發生某種特別的變化,從而使身體增高。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這裏的地心引力小是使人長高的原因。遺憾的是,這兩種理論都不足以使人們信服。“巨人島”的出現到底是何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自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