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幸運之島”的地方在哪裏?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是西印度群島東南端的島國。每年的6月~11月間,是加勒比海地區的颶風季節。這種颶風來自於加勒比海以東的大西洋,它的風力經常達到12級,對加勒比海地區各島都會造成巨大的自然災害。颶風自東向西,進入加勒比海地區,最後到達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海岸,然後進入墨西哥灣。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由於位置偏南,正好離開了颶風的路徑,受颶風侵襲較少。所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有“幸運之島”的稱號。
冰川和火山能夠同時存在同一個地方嗎?
勘察加半島在亞洲東北部,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半島長1200千米,寬100千米~450千米,總麵積有37萬平方千米,是俄羅斯最大的半島。當人們登上這個半島時,會發現許多大自然中很難相容的現象,在這裏卻比比皆是。勘察加半島的地理位置靠近北極圈,島上冬寒夏涼,高山上布滿了大片冰川,是一個寒冷的世界。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半島上又到處是火山和溫泉,僅活火山就有28座,而溫泉、噴泉數以千計。遊客們經常可以看到在雪山冰川的背景下,噴泉熱氣騰騰,火山又在冒煙或噴出紅紅的火光和火山彈,冰川和火山正在“和平共處”。高山植物生長在海邊,紫羅蘭花盛開在溫泉旁的雪堆裏,百米外是冰天雪地,百米內卻溫暖如春,鮮花盛開。成群結隊的海鷗常常在魚背上進食。這些大自然中水火不相容的事,卻在這裏相處得相當美妙和諧。
“蛋島”和“鳥島”是一個地方嗎?
世界上最大的鳥島要數秘魯的欽查群島,其中一個島上就集棲著600多萬隻海鳥,這裏每天被鳥群吞食的魚蝦達1000多噸。可惜的是,由於受中美洲暖洋流的影響。自1957年後,不到幾年時間,欽查群島競變成了無鳥的荒島。
在西印度洋的塞舌爾群島中,也有一座聞名世界的“鳥島”。雖然它的麵積隻有0.4平方千米,卻生活著350多萬隻海燕。每年夏末秋初,成群的海燕集聚在島上配偶、產卵、育雛。尤其是在產卵的那段時期裏,島上遍地是海燕蛋。據報道,產蛋最多的那年是1930年,人們數了島上的鳥蛋,足有416.5萬隻之多,因此小島也被稱為“蛋島”。
世界上的“死亡穀”是怎樣的?
“死亡穀”之謎不隻是俄羅斯的勘察加半島所獨有,據說世界上另外還有三大死亡穀。第一個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內華達州相毗連的山中,這條“死亡穀”長達225千米,寬6千米~26千米不等,麵積達1400多平方千米。峽穀兩側懸崖峭壁,地勢十分險惡。美國科學家曾進行過冒險考察,發現裏麵是飛禽走獸的“極樂世界”,光野豬就有1500多頭,惟獨對人類凶險,有不少找礦者死在穀裏,加起來約有100多人。第二條“死亡穀”位於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湖附近,它隻對飛禽走獸有危害,人進去卻太平無事。印尼爪哇島上的那個“死亡穀”更令人奇怪,穀中共有6個龐大的山洞,隻要人和動物靠近洞口6米~7米遠,就會被一種神奇吸引力吸入洞內,再難逃出。
在勘察加半島,更令人驚奇的是有個被稱為“動物墳墓”的山穀,許多活蹦亂跳的動物隻要走進這個山穀,就會無緣無故喪生。這個死亡山穀在克羅諾基火山的山腳下,穀裏堆滿了各種動物的白骨,有烏龜的、狐狸的,還有熊的,數以萬計。據說還有30多個人先後因闖進此穀而喪命。這個山穀並不大,長僅2千米,寬100米~300米不等,但地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不少地方天然硫磺礦露出地麵。令人稱奇的是,距離“死亡穀”僅僅一箭之遙,而且沒有高山和森林阻隔的村民,卻不曾受影響,世代平安。
“捕鯨人”生活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印度尼西亞的拉巴拉島漁民,是世界上惟一合法享有捕鯨特權的人。該島位於巴厘島以東900千米的火山島之間,村民祖先原先住在500千米以外的斯拉維西島,祖傳以鉤子捕捉鯨魚,16世紀時遷移到拉巴拉島。
有趣的是,過了400多年後的今天,島民們仍然沿用祖傳下來的捕鯨技術。每年5月~9月早上6點開始,人們便來到海上,守船待鯨。當發出了捕鯨行動的動員令,靠鯨最近處的投槍手瞄準獵物,將帶鉤的標槍準確地投將出去,這是致命的一槍。隨後,水手們抓緊戰機,10多隻標槍一齊飛向鯨體,隻可憐鯨體翻了幾下就斷氣了,海麵恢複了平靜。漁民們牢牢捆住死鯨,掛於船舷邊,唱著歌兒凱旋而歸。獵物的分配采取平均分配方式,誰也不會享受特權,誰也不會挑肥揀瘦。漁民的妻子們高高興興地把分到的肉拿到海裏清洗幹淨,裝進盆中用頭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