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海洋地理趣聞(3)(3 / 3)

據說,漁民每年僅需捕殺10多頭鯨便足夠他們整年食用。漁民們若要得到其他日常用品,便需在定期舉行的集市上,以自己的鯨肉、食鹽和石灰與山民交換。因此,這裏的漁民沿襲著非常原始的生活習慣,就是“男人出海捕鯨,女人上山換糧”。生活雖顯單調,卻也自由自在,充滿獨特的情趣。

“食人的部落”還存在嗎?

地球上至今有些地方依舊與世隔絕、人跡罕至,人們仍然過著原始生活。世界第二大島——新幾內亞島西部由印度尼西亞管轄的領域裏,有個地方叫阿斯馬特三角洲,那裏有2萬名處於石器時代的原始部族人。他們是世界上殘存的獵取人頭的少數部落。人類發展史上蒙昧時代的各種生活畫麵,依然可以在這裏看到。

據說這裏部族之間經常發生械鬥,獵人頭的戰爭是殘酷的。戰前,男人們用赭石和石灰塗在獨木舟上。戰鬥開始後,由部落的一個首領潛入叢林偵察,並在黑夜裏把他們的獨木舟推入海中。天一亮,偷襲者便分兩路衝進對方房屋,不管男女老少,見人就殺,然後帶著人頭,高歌凱旋。人頭是用竹刀割下的。人們把頭皮剝掉,在太陽穴處挖個洞,然後把腦髓倒出來吃。下領被切開,當即用作項鏈上的裝飾品,頭蓋骨則拿回家掛在屋前。屋前的頭蓋骨越多越表示這家主人勇敢。雖然新幾內亞島上的食人部落還存在,但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些部落遲早會跟上人類文明的步伐。

世界的哪個地方有太平洋戰爭紀念碑?

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灣口的科雷吉多爾島,曾經是世界上挨炮彈最多的地方。50年過去了,如今科雷吉多爾島再也不是當年血肉橫飛、硝煙滾滾的戰場了。在彈痕累累的炮台和昔日盟國守軍司令部的廢墟中,聳立著為盟軍戰士樹立的“太平洋戰爭紀念碑”。島上填平了所有彈坑,栽上了各種各樣的花木,整個海島已變得鬱鬱蔥蔥、四季如春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個小島,並不是觀賞景色,而是憑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追憶那些難忘的歲月。人們漫步在昔目的炮台上,撫摸著曆經煙熏火燎的巨炮,揀幾顆鏽跡斑斑的彈殼,追思那些為反侵略戰爭而陣亡的勇士,向英靈表示崇高的敬意。

湯加島的奇特之處在哪裏?

湯加與斐濟是近鄰,位於波利尼西亞群島的西南部。湯加由150多個島組成,其中一半以上是無人島,常年有人居住的隻有45個島。全國陸地麵積697平方千米。各島嶼自北向南散布在茫茫大洋之中,大體分東西兩列,東列多為珊瑚島礁,西列多為火山島。湯加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田園生活。由於電力供應不足,到了夜晚,萬籟俱寂,到處黑黝黝的,就連首都多數街上也是漆黑一片。湯加的工業很少,所以幾乎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而且湯加的電話也不到百部。因此,湯加被稱為世界上沒有汙染的國家。

湯加最大的島叫湯加塔布島,東西長30千米,南北寬10千米。其他還有埃瓦島、哈派島和瓦烏島等島嶼。這些島地勢都不高,被稱為“山”的地方,還沒有椰樹頂端高。由於海浪的衝刷、海水的長期腐蝕,海岸上有千奇百怪的岩洞,而且常常是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外有天。浪濤洶湧拍岸,海水穿洞飛向空中,再從幾十米的高處直瀉而下,在陽光下炫目耀眼,非常絢麗壯觀。尤其是瓦烏島,許多鱗次櫛比的洞穴,外麵奇形怪狀,裏麵奧妙莫測,是個地下迷宮。許多膽大的遊客乘小舟鑽進洞穴,到處可以看到挺拔的石筍、倒掛的石鍾乳,以及各種姿態的石柱,冰清玉潔,璀璨奪目。

但是在遊這些洞穴時,千萬別單獨行動,因為這些本來就神秘莫測的溶洞,多數還是大蝙蝠的天堂。洞中生活著的千百隻大蝙蝠,一旦驚飛起來,一片尖叫,橫衝直撞,能把人嚇得魂飛膽裂。這種大蝙蝠模樣相當嚇人,兩翼伸開有1米多長。它們夜間飛出洞外,棲息在樹上,一棵樹上往往吊著上百隻。天亮之後它們又會飛進洞穴,巢居在這些大海賦予的安樂窩中。這種大蝙蝠是世界珍稀動物,被列為保護對象。

湯加人很胖嗎?

湯加王國已有1000多年曆史,是個經曆了4個王朝的曆史悠久的大洋洲國家。19世紀英、美、德三國對湯加進行爭奪,1900年湯加淪為英國的“保護國”。直到1970年6月4日湯加才重新獲得獨立。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審美標準是女子一般以腰細、苗條為美,但在湯加,人們卻認為身體越胖越美。湯加人都很肥胖,在街上幾乎見不到骨瘦如柴的人。據統計,這裏男子平均身高達1.8米,平均體重81千克多。女人平均身高1.6米,平均體重72千克左右。在這裏,要成為美女必須肥胖,脖子要短,不能有腰身,否則就得用布一圈一圈纏著胸脯,加以掩蓋,曲線美在這裏沒有人欣賞。湯加的國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陛下,是全國肥胖冠軍。他體重達199千克多。因他患有輕微的心髒病,醫生建議他將體重減輕,維持172千克左右,他可是世界上體重最重的君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