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海底考察時,潛水器曾遇到熱泉。熱泉是從3000米深處海底裂穀中湧出的高達298℃的熱水。這樣高的溫度,使得潛水器裏的人都感到特別難受,因為這遠遠超過我們在炎熱的夏天裏所感受到的溫度。在加利福尼亞州附近的深海底,人們可以看到有幾十股熱泉從海底裂口處向外溢出。科學家們曾試圖測試水的溫度,結果水下溫度計的塑料外殼被融化了,據估計其水溫在300℃以上。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這可能是由於地殼內部溶岩使得水溫增高的緣故。
“海底平頂山”或“平頂海山”是怎麼回事?
在距今2500萬年以前,浩瀚的海洋中有許許多多露出海麵的島嶼,其頂部大多由鬆散或柔軟的熔岩構成。隨著歲月的流逝,某種自然力就像一把巨大的“銼刀”,從山頂開始一點點、一層層地把那些熔岩向下“削”,結果就在海底上出現了一座座無頂的山,它的上麵便成了一個個渾圓、平坦、光滑的大型“廣場”。奇妙的是,這些直徑有幾百米至20千米~30千米的圓形“廣場”,大都有一圈由圓石砌成的窄邊。這些孤聳於海底或者成群出現的圓形“廣場”,僅在太平洋中就有140多個。
對於這種奇特的海底景色,有一位深海考察潛艇報務員在航行日記中寫道:“從遠處望去,它們好像是一片被砍伐過的森林,到處留下一個個高低不一的樹墩;當我們來到它的上麵俯視這一切的時候,好像坐在一架客機裏,鳥瞰非洲湖塘中的大王蓮。再近一點看去,啊!實在太美了,它們又活像一座座華麗的大型舞池……”實際上,說它們是華麗的舞池未免有些誇張,科學地說,應稱之為“海底平頂山”或“平頂海山”。
海底平頂山是怎樣形成的?在綿延的太平洋深海底,竟然拔出數以百計的頂巔平坦的奇妙“舞池”,這足以使人感到非常神秘。它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第一個發現海底平頂山的赫斯教授於1946年公布了他的重要發現,提出這些頂部平坦的海山乃是沉溺到海底的古代火山島嶼,這個獨具判斷力的假說立即轟動了整個地學界。
按照赫斯的見解,新生成的火山島一旦露出海麵,滾滾的波濤立刻無情地向它襲來。對孤立於大洋中的島嶼來說,驚濤駭浪具有強烈的侵蝕作用和極大的破壞性,特別是岸邊激浪,它對島嶼的衝擊力量有時可達每平方米60噸。如此的侵蝕和衝擊,導致火山島的岩壁破壞崩塌,被激浪和海流衝走。如果島上的火山活動停息了,變成一座死火山,它就隻有被侵蝕之份而無再生長之力了。天長日久,火山島終於遭到“砍頭”之禍,成為略低於海麵、而且頂麵平坦的平頂山了。
能使鯊魚迷糊的洞是怎樣的?
鯊魚十分凶猛,常攻擊人類。可是在墨西哥灣東部婦人島附近海底有一個洞,洞中住著一條鯊魚十分老實。這個洞是一位潛水員發現的。他在水下看到一條鯊魚躺在洞中,嘴一張一合地呼吸著,見人並不攻擊。他就壯著膽子遊近鯊魚,鯊魚還是不動。他同助手遊進洞中用棍子觸動鯊魚,鯊魚懶洋洋地挪動一下身子又不動了。後來,他們對該洞進行了研究,發現洞中有淡水湧出,淡水中還有較高的酸性和二氧化碳,從而使鯊魚大腦神經鎮靜。同時淡水和海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電磁場,電磁場又對鯊魚神經活動有抑製作用。生物學家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生物都會處於飄飄然的狀態。
海岸洞穴會有原始水生動物嗎?
大西洋的巴哈馬群島的海岸是石灰石地質結構。早年巴哈馬群島地下淡水很多。由於冰河活動時期海麵頻繁的升降造成海岸洞穴,現已淹沒在水下。目前,發現的最長洞穴達10多千米,最深的超過110米。在古老的洞穴中,保存了一個原始水生動物的世界。洞中有許多世界罕見的古老水生動物和地球上其他地方已絕跡的水生動物,建立了一個水生動物世界,這些動物就在洞中生活。目前科學家已在巴哈馬群島發現穴居水生動物幾十種,許多都是新種。如一種具橈足的動物,身體非常小,樣子像蜈蚣,上顎銳利,腿多而敏捷,遊泳姿勢優美。盲魚身子矮胖,有點像鱔魚,眼退化成小黑點,皮膚粉紅色。有種蠕蟲,後背觸須很大,正中央長個角,對這種古怪的水生動物,科學家稱它為“獨角鯨蠕蟲”。這些古老水生動物生理機能與深海動物類似,它們可能是深海動物的近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