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結締組織(2)(1 / 2)

軟骨由軟骨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軟骨的細胞間質,又稱軟骨間質,含有纖維和凝膠狀基質,基質含水量大,堅韌且具彈性,故軟骨有吸震、潤滑等功能。軟骨間質內有許多分散的腔隙,稱為軟骨陷窩,軟骨細胞就位於陷窩內。軟骨細胞有形成纖維和基質功能。細胞周圍的基質含葡氨聚糖較多,呈強嗜堿性,稱軟骨囊。軟骨內一般沒有血管,由四周軟骨膜內的毛細血管,通過軟骨基質中的組織液為軟骨細胞提供營養。軟骨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被覆在軟骨表麵(除關節軟骨的關節麵和纖維軟骨外)。其內層有些細胞尚未完全分化,它們能分裂增生,形成軟骨。軟骨分為以下3種:(1)透明軟骨:分布最廣,構成呼吸道的軟骨(個別除外)、肋軟骨和關節軟骨。軟骨中膠原纖維主要由Ⅱ型膠原蛋白構成。基質約含60%的水,呈凝膠狀。軟骨基質中的蛋白聚糖常又組成更大的複合物。多個蛋白聚糖的核心蛋白各通過一個連接蛋白結合到一個透明質酸分子上,透明質酸也是葡氨聚糖的一種,但它很長,且不結合硫酸根。一個透明質酸分子可以結合幾十個蛋白聚糖組成一個更大的試管刷樣結構。具硫酸葡氨聚糖借硫酸根與膠原原纖維靜電結合,並結合大量水。以關節麵軟骨為例,它的潤滑及吸震性能,正是由於這種含水結構造成的。近軟骨表麵的軟骨細胞幼稚,體積小,呈扁橢圓形。向軟骨深部,軟骨細胞變大變圓,常以2個、4個或8個細胞成群分布,由於每群細胞是由一個幼稚軟骨細胞分裂而成,故稱同源細胞群。

(2)彈性軟骨:分布於耳廓、外耳道、咽鼓管及會厭,並構成少數喉軟骨。此種軟骨的構造與透明軟骨基本相同,特點是在軟骨間質內有大量彈性纖維,故此種軟骨既堅韌又富於彈性。

(3)纖維軟骨:分布在椎間盤、恥骨連合以及肌腱的韌帶附著於骨的部位等處,具有加強連接的作用。其結構特點是:膠原纖維束平行排列,在纖維束之間有排成單行的軟骨細胞,基質少。纖維軟骨沒有軟骨膜,由致密結締組織的成纖維細胞轉變為軟骨細胞。

3.骨組織

骨組織是最堅硬的一種結締組織,是構成全身硬骨的基本成分,具有重要的支持、運動和保護作用。體內的鈣約99%以磷酸鹽形式貯存在骨組織內,故骨組織對體內鈣磷代謝起重要作用。骨組織由骨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骨的細胞間質,又稱骨間質,包含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中,膠原纖維(主要Ⅰ型膠原蛋白組成)占95%,其餘為葡氨聚糖及蛋白質。無機物占骨的幹重的50%,以鈣、磷為最多,它們形成羥基磷灰石結晶。電鏡下結晶呈細針狀,分布在膠原原纖維旁。除個別骨外,成年哺乳動物骨組織的膠原纖維均平行排列成板層狀,由有機基質黏合一起,並有骨鹽沉著。這種薄板狀結構稱為骨板。相鄰兩層骨板的纖維走向互成一定角度,這有利於增強骨的堅固性。

在骨板之間和骨板內有散在的扁橢圓形小腔,叫骨陷窩。骨陷窩發出許多輻射狀的小管,叫骨小管,與鄰近的骨陷窩相通。骨細胞位於骨陷窩內,它有許多長突起伸到骨小管中,與相鄰骨細胞的突起接觸,形成縫隙連接。骨間質有大量骨鹽沉著,組織液不能從其中擴散,但骨陷窩-骨小管係統中存在骨液,可從鄰近的血管獲得營養傳遞給骨細胞,並參與血鈣濃度的調節。骨細胞之間還可借縫隙連接交換物質。根據形態結構的不同,骨組織分為鬆質骨和密質骨。鬆質骨,分布在長骨(如肱骨、股骨)兩端即骨骺、和短骨(如椎骨)及扁骨(如肩胛骨)內部。由數層至十餘層骨板構成針狀、片狀骨小梁,骨小梁相連成海綿狀,在骨小梁間的間隙內充滿紅骨髓,有豐富的血管。

密質骨,見於長骨的骨幹,長骨兩端骨骺表麵、短骨和扁骨表麵,骨板密集,有4種排列方式,如:①外環骨板,位於骨幹外表麵,是數至十數層與骨幹表麵平行的骨板;②內環骨板,位於骨幹骨密質內表麵,約有數層骨板;③哈弗斯氏骨板,位於內、外環骨板之間,由數至十數層圓筒狀骨板同心排列而成,順骨幹長軸平行配布。在哈弗斯氏骨板中央有一條縱行管道,稱哈弗斯氏管,內有血管、神經等結構。哈弗斯氏骨板和哈弗斯氏管合稱哈弗斯氏係統,也稱骨單位;④間骨板,填充在哈弗斯氏係統之間,是被破壞的哈弗斯氏係統所殘留的一些骨板。密質骨的骨板排列方式,保證了骨的強度,也保證了深在的骨細胞,如哈弗斯氏骨板中的骨細胞獲得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