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玻璃的發明(1 / 1)

玻璃具有固體機械性,性脆而透明,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廣泛應用於生活用品、包裝用品、建築照明材料等許多方麵。

據公元1世紀古羅馬作家普林尼的記載,玻璃是由腓尼基水手偶然發明的: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一個古老的國家,位於現今的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一帶。公元前10世紀,腓尼基人以航海、經商、販運奴隸聞名。一次,一些腓尼基人駕駛海船來到巴勒斯坦,傍晚時海船停泊在海邊。宿營前,水手們上岸生火做飯,但附近找不到支鍋的東西。有個水手回到船上找,將兩塊泡堿(化學名叫碳酸鈉鹽)拿上岸來,用這兩塊泡堿支起炊鍋,生火燒飯。一會兒飯做熟了,火將泡堿和沙灘上的沙子燒熔在一起。水手們發現熔化在一起的泡堿和沙子是一種新穎的東西。它堅硬、透明,非常美麗,這就是水手們偶然發明的玻璃。消息傳出,人們按照水手們講述的方法和原料,在生產技術上又加以不斷的改進,製作出了實用玻璃。從此,玻璃流傳到各國,得到廣泛應用。

在我國,玻璃古稱“玻緄”、“頗緄”、“水玉”。1975年在陝西寶雞發現西周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上千件玻璃管、玻璃珠。經科學鑒定,這是一種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玻璃係統,說明了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製造玻璃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玻璃製造業進一步發展,有俗稱“蜻蜓眼”的多色玻璃珠。三國以後,玻璃製造方法一度失傳。北魏時期,大月氏商人到山西大同傳授燒製玻璃技術。後來玻璃製造技術得到了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