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溫暖,更給我們帶來了健康。陽光中的紫外線,亦稱“紫外光”,波長約為0.04~0。39微米,是不能引起視覺的。紫外線通常用光電元件和感光乳膠來檢測。人們常用的紫外線光源是水銀燈和電弧。在生物學和醫學上用紫外線進行殺菌消毒,誘發突變,治療皮膚病和軟骨病。
20世紀初,丹麥有位科學家叫芬森,他家裏養了一隻貓。夏季的一天中午,芬森在陽台上乘涼,無意中他看見貓靜靜地躺在地板上曬太陽。當貓身上曬不到陽光時,它就挪動地點,讓陽光能夠曬到它的身上。看到這裏芬森覺得有些奇怪,心想“這麼熱的天,貓為什麼還要曬太陽呢?”他好奇地走到貓的身邊,想了解個究竟。芬森開始沒有看到什麼,他蹲下來用手輕輕摸著貓的身體。突然發現貓的身上有一處正在化膿的傷口。芬森想“貓是不是利用太陽光治療傷口呢?那麼陽光裏還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嗎?”
芬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對陽光進行仔細的研究和試驗。
人們知道光是有顏色的,用三棱鏡可以檢測出來。輻射熱和光是同一種自然現象。熱射線也是有顏色的,是可以檢測出來的。
芬森知道氯化銀見了光就會變黑,因為照相就是利用這種化學反應。他用氯化銀研究光譜,發現光譜紫色一端氯化銀的反應比紅色一端強烈。更令他驚異的是在紫色端以外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發現氯化銀的反應比紫光還要強烈。這說明在紫外區還有輻射存在,芬森把它稱為紫外線。
芬森發現了紫外線,它具有殺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疾病,已被廣泛應用到醫療事業及食物消毒上。1930年芬森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