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至今問世才有100多年,它已經成為家家產戶、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
在電燈問世之前,人們在夜晚是用油燈、蠟燭、煤氣燈照明的。這種燈燃燒起來有黑煙有氣味,要勤添燃料,易引起火災,亮度也不夠,極不方便。許多科學家都為此動腦筋,要研製出一種適合絕大多數家庭使用的燈。
19世紀初,人們已經掌握了電的知識,英國一位化學家叫斯旺,他用2000隻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盞炭絲弧光燈,它的光線很強,燃亮時“嘶嘶”作響,壽命不長,不適合一般家庭使用。
1880年,美國一位33歲的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給世界的夜晚帶來了光明。
愛迪生(1847—1931)1847年2月11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家境貧寒,隻讀三個月小學就輟學了。後來在他母親指導下,自學了英語、數學、化學、地理等多門課程。為了生活他兒童時代就在火車上賣報,青年時當過報務員和技師。他勤學好問,勇於探索,注重實驗,刻苦鑽研,自1869年至1910年的41年裏,總計有1328種發明。
愛迪生從小就愛動腦筋。5歲時,有一天,他媽媽突然生病,肚子疼得厲害,經醫生診斷患的是急性闌尾炎,必須馬上動手術。當時還沒有電燈,晚上用的是煤油燈。單靠煤油燈做手術是不行的,在緊急時刻,愛迪生突然想起,與小朋友一起玩時用鏡片把太陽光反射到暗處,會把暗處照亮。他立即借了許多煤油燈和鏡子,在每盞燈的後麵放一麵鏡子,使鏡子把煤油燈的光反射到床上。醫生看到後高興地借用這種光給他媽媽順利地做完了手術:媽媽得救了,大家都誇愛迪生是個聰明的孩子。
1878年9月愛迪生決心要研製電燈。他從試驗白熾燈開始,把一截耐熱的材料裝在玻璃泡裏,用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程度便可發光。這種試驗首先是要找到合適的耐熱材料。他先用炭來試,很快就燒斷了。愛迪生拿起玻璃泡反複地琢磨,忽然想起,玻璃泡裏有空氣,空氣中有氧,氧能助燃,就會燒斷炭。於是他用抽氣機盡可能的把玻璃泡抽成真空。再做試驗果然沒有馬上燒斷,持續了8分鍾燈熄滅了。此時他想到金屬熔點高,是耐熱材料。於是他用鋇、鈦、鉬等稀有金屬試驗,都不理想,當用白金做燈絲試驗時,發光時間較長。可達2小時,但是白金太貴,一般人是買不起的。
一天,愛迪生又在考慮下步該用什麼材料做試驗,忽然看見桌上放的棉紗,他腦裏閃出一個念頭,立即剪斷一截棉紗放到爐火上烤,棉紗被烤焦了,變成了炭,他小心的裝進玻璃泡裏,經試驗效果很好,燈泡壽命延長到45個小時,助手們非常高興,愛迪生覺得不成,還得找新的燈絲材料: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方麵人手繼續做試驗。到1880年5月已經試驗過6000種耐熱材料,燈泡能連續使用300小時。天逐漸熱了。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考慮建設燈泡廠的事宜,覺得悶熱,就手拿起一把竹扇子。扇著、扇著,腦裏又出現一閃念,他把竹扇子扯碎了,取一片,經炭化後裝進玻璃泡裏,通上電連續亮了1200小時。這次試驗太令人高興了。不久,幾百萬隻物美價廉的燈泡上市了,使用電燈的人越來越多。為了保證使用安全,愛迪生又發明一種“保險絲”讓用戶裝在進戶電路上。
竹絲燈在社會上使用很多年。到1906年人們又做了改進,用鎢絲做燈絲,就是現在人們普遍使用的電燈泡。
愛迪生活了84歲。他是偉大的發明家,人們會永遠記得他為人類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