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主任醫師 郭立新
導 讀: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現代醫藥的不斷發展,治療糖尿病的口服藥也越來越多。常用的治療糖尿病藥物可分為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噻唑烷二酮類及促胰島素分泌劑等。那麼,這些藥都有哪些特點,服用這些藥物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磺脲類降糖藥
此類藥物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機體組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起到降糖的作用。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磺脲類藥物有第一代D860,第二代優降糖、達美康、美吡噠、克糖利和糖適平等,第三代格列美脲等。其中,優降糖的降糖作用最強,但因其在人體內代謝的速度較慢,且易引起低血糖反映,故7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慎用;達美康在降糖的同時,還有抑製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於防治糖尿病並發症;美吡噠的降糖作用僅次於優降糖,且該藥在人體內代謝速度較快,不易引起低血糖反映,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降糖藥;糖適平進入人體後,其代謝產物主要經膽道排出體外,不受腎功能的影響,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首選降糖藥,格列美脲對部分使用磺脲類藥物存在繼發性失效(長期服用磺脲類藥物治療,使機體對其敏感性下降的一種現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明顯,尤其是與胰島素合用時,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磺脲類降糖藥可引起低血糖、消化不良、惡心、黃疸、白細胞減少、皮膚瘙癢及過敏等不良反映,因此,病人在使用時應注意下列事項:①服用時應從小劑量開始,同時密切監測血糖,尤其是老年病人;②在餐前半小時服用藥療效最佳;③每日用藥的劑量不可過大,使用優降糖時不應超過15毫克,使用達美康時不應超過240毫克,使用美吡噠時不應超過30毫克;④在高血糖得到糾正後,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可能會有所改善,此時病人應及時調整磺脲類藥物的用藥劑量,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映;⑤用藥期間若運動量過大易誘發低血糖反映,尤其是老年人;⑥一般情況下,兩種磺脲類藥物不能同時服用。
二、雙胍類藥物
此類藥物可通過改善人體外周組織和肝髒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抑製糖原異生和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和糖原,以及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起到降糖的作用。常用的雙胍類降糖藥包括苯乙雙胍和二甲雙胍。
降糖靈有導致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險,在歐美國家已被禁止使用。二甲雙胍有較強的水溶性,不易引發酸中毒,現已被廣泛用於治療輕、中度的2型糖尿病。該藥的特點是:①應用範圍廣,是肥胖、血中胰島素明顯高者的首選降糖藥;②在治療劑量內很少會誘發乳酸性酸中毒;③不增高病人血中胰島素的水平,不增加病人的體重,可起到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的作用;④有阻止或延緩部分人群由葡萄糖耐量減低(IGT)狀態發展為糖尿病的作用;⑤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⑥可以和磺脲類藥物、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噻唑烷二酮衍生物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及胰島素等降糖藥聯用;⑦單用該藥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映;⑧降糖效果與用藥劑量之間存在劑量——效應關係,即用藥劑量越大,降糖效果越明顯,每日用藥的最小有效劑量為0.5克,最佳劑量為2.0克,最大劑量為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