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髒病(1 / 1)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廖誌雲

編輯同誌:

我媽媽患糖尿病已經好多年了,由於她一直堅持用藥治療,病情始終很穩定。然而,近一段時間以來,她總感到胃裏不舒服。開始我們並沒有在意,以為她又犯胃病了。可前幾天,她突然不省人事,到醫院檢查後她被診斷患了急性心肌梗死,經過搶救和治療才轉危為安。聽醫生說,糖尿病患者並發心髒病是常有的事。請問,糖尿病患者怎樣做才會避免心髒病的發生呢?

河北 賀 昕

在臨床上,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死於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又被稱為冠心病的等危症。多數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的原因是心肌缺血,這是因為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後導變得狹窄,而導致心肌缺血。由此可見,心絞痛既是一種症狀,也是促使人們就醫的信號。但不應忽略的是,幾乎3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出現心肌缺血甚至發生了急性心梗時都沒有疼痛的症狀,這種心髒病被叫做“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髒病(SMI)”,而且該病多見於糖尿病患者。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發生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髒病或無症狀心肌梗死的概率是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以上。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中,這種情況尤為明顯。

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呢?最要緊的是糖尿病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要戒煙限酒,堅持進食低脂、低熱量、高纖維的飲食,把血糖、血壓、血脂控製在正常的範圍內。同時糖尿病患者還要堅持運動,盡量把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控製在28以下,男性糖尿病患者應將腹圍控製在90厘米以下,女性糖尿病患者應將腰圍控製在80厘米以下。

已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應積極地進行強化治療,力求使各項指標達標,以避免發生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髒病。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通過治療要將自己的糖化血紅蛋白降至6.5%以下,將總膽固醇降至5.0毫摩爾/升以內,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至2.6毫摩爾/升以內(合並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應將該指標降到1.8毫摩爾/升以內),將甘油三酯降至2.3毫摩爾/升以內,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至1.0毫摩爾/升以上。合並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應將血壓控製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須定期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如活動平板檢查,以便能較早地發現心肌的缺血性改變,避免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