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醫學會 主任醫師 胡興壽/鄧文桃
導 讀:
一般年輕人血糖高時就會出現口渴,而老年人由於身體器官老化的問題,口渴中樞變得不敏感,不會出現明顯的口渴症狀。而對於多尿的現象,老年人往往會將其解釋為是腎虧造成的。由於這些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容易被老年人忽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出現並發症的人也比較多,因此,老年人往往更不會重視這些非特異性的症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組織器官特別是與糖代謝有關的器官都會逐步老化,這樣就會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等問題,加之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遺傳因素,因此,導致這種代謝異常的現象更加明顯。糖尿病和許多代謝異常性疾病都是互相關聯的,因此,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等患者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就多。可為什麼很多患者都遲遲不能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呢?其實,這和糖尿病本身的特點有關係。一般來說,輕度血糖高的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隻有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時,患者才會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的症狀。
糖代謝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激素就是胰島素。胰島素是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它具有使血糖下降的使用。其他的激素全部都是跟它相對抗的,都是使血糖升高的激素。胰島素會到細胞中尋找特異的並和它能結合的東西,這個東西我們稱之為胰島素受體。胰島素一旦找到了受體,便和受體結合,這樣糖就進入了細胞中;如果無法結合,糖就會在細胞外,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如果人體內有了足夠的胰島素,但細胞或組織對其不配合,產生了抵抗,胰島素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種情況就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主要病因,它叫做胰島素抵抗。在臨床上,肥胖的人容易因胰島素抵抗而發生2型糖尿病,而1型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在老年人中比較少見。
一般來說,老年人控製糖尿病要遵循我們常說的“五駕馬車”並進,即要科學地安排飲食、適當地參加運動、及時進行藥物治療、定期監測血糖、接受糖尿病教育。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自律性特別強,非常聽從大夫的叮囑,很配合治療,因此也容易控製好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控製主要有兩個原則:一是控製食物的總熱量,其中包括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尤其肥胖的老年人不能吃得太多。二是注意平衡飲食,要均衡地攝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要少吃含有單糖的食物。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可吃200~300克主食。如果不吃主食,就會使機體缺乏能量,出現一係列的並發症,如消瘦、抵抗力下降等。此類患者在用藥前一定要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充分的了解。要知道沒有最好的藥隻有最適合自己的藥,對別人治療效果好的藥不一定對自己適用。多數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藥物,但老年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盡早使用胰島素:①胰島功能很差;②比較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雖然已經采取了控製飲食、適當運動、用藥治療等措施,但其體重一直下降,不能很好地控製血糖;③肝腎功能較差;④出現了嚴重的並發症。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進行適當的運動、定期監測血糖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有關糖尿病防治方麵的知識。那種盲目地憑著感覺用藥的患者最容易走進治療的誤區,這一點尤應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