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導 讀: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和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都較高,且容易被漏診或誤診,張師傅就屬於這種情況。那麼,糖尿病可使心髒發生哪些病變呢?
三年前,剛辦了退休手續的張師傅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從那以後,每隔十天半個月,他都要到我們醫院查血糖,開降糖藥。一來二去,我倆便成了老相識。他告訴我,自從查出糖尿病以後,他很注意飲食,每天早晨都堅持鍛煉身體。我曾告訴他,糖尿病往往可引起心、腦、腎、眼、神經等全身性的損害,建議他做一次全麵體檢,但每次都被他以沒啥不適感、經濟條件不允許等為由拒絕了。1個多月前,張師傅突然發生了心肌梗死,幸虧搶救及時才轉危為安。後來,張師傅問我,他的心髒病是否與糖尿病有關?為什麼他在發生心梗之前沒有胸痛的症狀?
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並發症。在2型糖尿病的各種急慢性並發症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心血管並發症。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60%~7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並發症。心血管並發症除了發生率高以外,還有起病隱匿、病情嚴重、預後較差等特點。更值得警惕的是,糖尿病還可以損害病人的神經係統,尤其是末梢神經,降低人體對疼痛的敏感性,也就是說即使病人的心肌發生了嚴重的缺血,出現了胸痛的症狀病人也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以往,人們習慣於把糖尿病和心髒病視為兩個互不相幹的病症。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這兩種病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是結在一根藤上的兩個惡果。胰島素抵抗不僅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同時還可引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黏、肥胖等並發症,可進一步增加糖尿病病人患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實際上,高血糖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因為患者的血糖濃度增加,血中糖化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就會導致紅細胞的攜氧能力下降,使心肌細胞缺氧,從而引發心髒病。臨床上將並發於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即糖尿病性心髒病,分為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心髒自主神經病變三種類型,現分別介紹如下:
1.冠心病
糖尿病病人罹患冠心病的概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3~4倍,而且發病的平均年齡也會比非糖尿病病人提前5年左右。由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不僅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高,而且常常是多支冠狀動脈同時發生病變,故導致病人發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髒破裂、心律失常、猝死等嚴重並發症的概率較高,病死率也高。
2.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心髒病。經研究發現,有些糖尿病患者的心髒會擴大,心肌有彌漫性纖維化和小灶性壞死,但無冠狀動脈狹窄,醫學專家就此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心髒病——糖尿病性心肌病。進一步的研究揭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發生與病人心髒微血管病變和心肌代謝紊亂有關。因此,有心力衰竭、心髒擴大、心絞痛和心律失常等臨床表現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經冠脈造影顯示無冠狀動脈狹窄,並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和心髒病,即可被診斷患有糖尿病性心肌病。
3.糖尿病心髒自主神經病變
據統計,在糖尿病病人中,發生心髒自主神經病變的大約占20%。糖尿病心髒自主神經病變具有起病隱匿,病情發展緩慢等特點。其發病可能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引起的神經營養失調有關。心髒自主神經包括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兩種,有時兩者同時受累,有時隻有一種神經受累。如果支配心髒的迷走神經發生損傷,病人的心跳會加快,靜息時心率可超過100次/每分鍾;如果支配心髒的交感神經發生損傷,病人的心跳會減慢,心率可在60次/每分鍾左右;如果兩類神經均受損,則病人會出現“心率固定”的現象,即病人在運動時,心率不會相應的加快,表現出心、腦、腎等重要髒器供血不足的症狀,嚴重者可發生猝死。
糖尿病性心髒病的發生、發展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因此,治療糖尿病性心髒病,首先應積極控製血糖,糾正糖代謝紊亂。其次,要控製發生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肥胖等)。研究表明:單純控製血糖雖可降低眼底和腎髒病變的發生率,卻不能降低心血管並發症的發生率。因此,為了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並發症的發生率,糖尿病病人除了控製血糖以外,還應積極地進行降壓、調脂、降血黏及減肥治療。第三,針對病情進行對症治療。例如:心肌缺血病人,可使用擴血管藥(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等)治療;心動過速者,可口服心得安治療;並發心衰者,可使用強心藥及利尿藥治療。第四,調整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堅持低鹽低脂飲食,控製熱量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適度地運動,控製體重,戒煙限酒等。